[发明专利]环形线圈组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3251.2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0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万齐;李上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齐;李上奎 |
主分类号: | H01F41/04 | 分类号: | H01F41/04;H01F41/00;H01F1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胡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线圈 组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线圈组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环形线圈组件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一个电器部件,其传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磁 芯1及绕于磁芯1上的线圈2,现有环形线圈组件在加工时,是先加工环形的磁芯1,再采 用考虑钳、钩子等工具在环形的磁芯1上绕制,现有的加工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1、工人的劳动强度高;
2、加工效率低;
3、线圈的绕制密度及间距难以控制,导致所加工的产品一致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环形线圈组件加工方法,本发明可 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加工效率,产品的一致性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形线圈组件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绕制线圈,并将其置于型腔内; B、将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作成颗粒,高温加热后形成液态的混合材料,并将其注射入型 腔内;C、液态的混合材料在型腔中冷却固化后形成包裹式导磁体,该包裹式导磁体将线圈 包裹并与线圈一体而形成环形的产品;D、将产品从型腔中取出。
所述B步骤包括如下步骤:b1、调节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的比例,使其重量比为5∶ 100至25∶100之间;b2、在封闭的容器中将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混合均匀;b3、将混合 材料加热至130度至220度并使其液化;b4、将高温液态的混合材料注射入型腔内。
一种环形线圈组件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绕制线圈,并将其置于型腔内; B、将热硬化材料及导磁材料混合后形成膏状,将膏状混合材料冷压入型腔内;C、高温加 热,使混合材料在型腔中固化后形成包裹式导磁体,该包裹式导磁体将线圈包裹并与线圈 一体而形成环形的产品;D、将产品从型腔中取出。
所述B步骤包括如下步骤:b1、调节热硬化材料及导磁材料的比例,使其重量比为3∶ 100至20∶100之间;b2、在容器中将混合材料搅拌均匀而形成膏状;b3、将膏状的混合材 料冷压入型腔;b4、高温加热使混合材料固化。
所述b4步骤中,高温加热,使混合材料的温度达到130度至180度之间。
需说明的是,在加工过程中,包裹式导磁体需将线圈的两端露出。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在加工时,先通过自动化的方式绕制线圈,再使混合材料固化并与线圈形成一体式结 构,产品加工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由于不需采用人工的方式绕制线圈, 产品的一致性得到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环形线圈组件的外形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所加工的环形线圈组件的剖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磁芯,2、线圈,3、包裹式导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环形线圈组件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绕制线圈2,并将 其置于型腔内;B、将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作成颗粒,高温加热后形成液态的混合材料, 并将其注射入型腔内;C、液态的混合材料在型腔中冷却固化后形成包裹式导磁体3,该包 裹式导磁体3将线圈2包裹并与线圈2一体而形成环形的产品;D、将产品从型腔中取出。
所述B步骤包括如下步骤:b1、调节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的比例,使其重量比为5∶ 100至25∶100之间;b2、在封闭的容器中将热可塑材料及导磁材料混合均匀;b3、将混合 材料加热至130度至220度并使其液化;b4、将高温液态的混合材料注射入型腔内。
所加工的环形线圈组件产品如图2所示,其包括事先绕制好的线圈2,加工成型后,包 裹式导磁体3将线圈2整体包裹而形成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在加工时,先通过自动化的方式绕制线圈2,再使混合材料固化并与线圈2形成一体式 结构,产品加工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由于不需采用人工的方式绕制线 圈2,产品的一致性得到大幅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齐;李上奎,未经万齐;李上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3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