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停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3176.X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0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郑康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康本 |
主分类号: | B62H3/00 | 分类号: | B62H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停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脚踏车架,其可使利用脚踏车踏板托持于高层车架部份于二ㄇ字型支架上,使得脚踏车得以停放。并且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脚踏车停放架可藉由两组以上脚踏车停放架平行排列并间隔等距,于该间隔空间放置脚踏车并托持踏板于低层车架部份或是二ㄇ字型支架上。
背景技术
目前的脚踏车架常使用于公共空间,如车站口,校舍,公园等。其停车架间距都依照脚踏车最大突出部件的位置设计,虽可提供脚踏车停放时足够的进出空间,但其缺点为占地面积过大浪费空间,且由于量停车架的设计停放时,车辆间仍有空隙,如在车位不足地区,易造成寻找车位者,为了节省时间,将脚踏车径行插入相邻脚踏车架空隙中,造成无法依循脚踏车架的原始设计方式顺利停车停放与拿取车辆。在车位不足地区偶有采用高低式车架以提高在相同空间的可停车数量,但以往的高低式脚踏车停车架皆将相邻脚踏车高低错开,但由于脚踏突起部件至少包含有把手,置物篮,踏板。为了避开上述部件及车身,以至于相邻脚踏车高度的须保持一定距离以上的高差,不论采用斜坡,轨道,或轮架等方式,皆会造成身材矮小或体力不佳者将无法将无法将脚踏车搬动至高处等问题。此外,先前设计皆采用固定前后轮方式藉以维持车身于停放时稳固,
在前后轮未完全固定的停放与拿取动作时,需以人力稳定扶持脚踏车,如邻近车架已有车辆停放,将造成操作上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车架,其可藉由将车架分为高低层,致使脚踏车高低层的分开停放。藉此,可平行排列复数车架来增加停放脚踏车数目。并且,藉由本发明的脚踏车架组,使用者可藉由脚踏车架将脚踏车由踏板托高的特性,在不影响停车便利性下,来尽可能地缩占地空间并提高停车的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支架,其呈ㄇ字型,二支架彼此平行并留有适当间隔,其高度略高于自行车的曲柄轴心;
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将欲停放的自行车置于两支架的间隔内,并将左右踏板分别置放在两支架上,此时自行车会因本身的重心而成单轮着地的状态,进而达到方便使用者停置自行车且固定并又阻档机车停放和预防一个位子停两台车的目的。
其中,二支架的高度为一高一低,此时自行车会因本身的重心被移动而成前轮高起而后轮着地的状态,使得停放邻近的自行车于移动时,不会受到本车握把或置物篮的干涉。
其中,二支架的前端向上延伸。
其中,二支架底端与内角加上一活动装置,该活动装置使ㄇ字型支架的垂直两端向一边倾斜,以降低二支架的高度;以及一固定装置,其设置在二支架接地处,以固定二支架。
其中,二支架前后端距离的长度为一长一短。
其中,二支架增加一至多个突起物,以便自行车支左右踏板固定。
其中,二支架固定于墙面、平台、后车厢亦或是柱子,使自行车直立式固定于此。
通过本发明的脚踏车架,使用者可藉由交错的脚踏车停放位置来尽可能地缩小占地空间并提高停车的空间使用性,同时也不影响停车便利性;而且可在高层车架所停的脚踏车,与下层车架所停的脚踏车紧密停放时,如需将个别脚踏车单独牵上或牵下时,也不会影响别车停放稳定或限制本车的移动。
关于本创作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附图是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行车停放装置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自行车停放装置第二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自行车停放装置第三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自行车停放装置应用于墙面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自行车停放装置第一实施例。本发明自行车停放装置,其包括;二支架10,其呈ㄇ字型,二支架10彼此平行并留有适当间隔,其高度略高于自行车的曲柄轴心。
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将欲停驶的自行车驶进二支架10平行距离的间隔内,并将自行车左右踏板分别置放在二支架10上方,此时自行车会因本身的重心而成前轮或后轮高起而另一轮着地的状态,且脚踏车前轮的摆动范围会受到二支架10前端所夹间隔的限制,进而达到方便使用者停滞自行车且固定的目的。由于二支架10,皆为ㄇ字型,将与地面可形成二封闭平面,故可提供自行车停放时,可作为锁车之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康本,未经郑康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31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