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包装的塑料基材薄膜及其加工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22858.9 | 申请日: | 2011-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梁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方盛塑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29C55/28;B65D65/4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 地址: | 1161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包装 塑料 基材 薄膜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的包装材料,具体是一种食品包装的塑料基材薄膜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的食品包装行业说需要的包装基材膜数量大、种类多,采用单一原料生产的薄膜很难适应特殊食品的包装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生产塑料原料的厂家虽然生产工艺各有千秋,但每种原料都有其不足之处,所以生产出来的薄膜很难满足各种情况的需求。虽然一些公司也有采用不同原料混合使用的做法,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试验设备和检测设备以及系统的试验方案,其效果并不理想。
食品包装塑料基材膜通常用聚乙烯原料用吹塑方法生产。但是,要想达到上述这些性能要求不是单一聚乙烯吹塑薄膜工艺所能胜任的,因此发展了多种性能的聚乙烯原料。然而,单层的聚乙烯薄膜对氧等气体的阻隔性差,包装油炸类时,易造成封口处污染,一般的液体包装聚乙烯薄膜对此类包装的封口性能(又称夹杂物封口性能)差,不能满足其包装工艺和包装物品存放期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阻隔性能和夹杂封口性能都好的多层聚乙烯改性薄膜或复合薄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高阻隔性、高气密性、抗污染性、热封强度高、热封性能好,有一定的耐压性和耐冲击性的食品包装的塑料基材薄膜及其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食品包装的塑料基材薄膜,由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三层共挤吹塑而成,所述内层原料包括LDPE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mLLDPE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中间层和外层原料均为LDPE低密度聚乙烯和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所述内层中LDPE、LLDPE和mLLDPE的质量比为25-35:35-45:15-35,其中LDPE的熔融指数为1.8-2.2g/10min,密度为0.923-0.926g/cm2;LLDPE的熔融指数为1.9-2.2g/10min,密度为0.918-0.922g/cm2;mLLDPE的熔融指数为1.9-2.4g/10min,密度为0.910-0.915g/cm2;
所述中间层中 LDPE、LLDPE质量比为35-45:55-65,其中LDPE的熔融指数为1.8-2.2g/10min,密度为0.923-0.926g/cm2;LLDPE的熔融指数为1.9-2.2g/10min,密度为0.918-0.922g/cm2;
所述外层中LDPE和LLDPE的质量比为30-40:65-75,其中LDPE的熔融指数为0.8-2.1g/10min,密度为0.923-0.926g/cm2;LLDPE的熔融指数为1.9-2.2g/10min,密度为0.918-0.922g/cm2。
所述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之间的质量比为1:1:1。
食品包装的塑料基材薄膜的加工工艺为:将所述原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送入挤出机熔体挤出,熔融温度为175-195℃;进行模头吹膜定型,模头温度是由下向上逐渐升高,其范围控制在165-205℃;然后牵引切割;最后收卷。
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5-20min。
所述挤出机的转速控制在80-120r/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食品包装塑料基材薄膜阻隔性和气密性好,具有好的抗污染性、耐压性和耐冲击性,同时具有热封强度高、热封性能好的特点,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认证。(2)本发明的食品包装塑料基材薄膜生产工艺,设计合理,流程简单,易于实现。(3)本发明的食品包装塑料基材薄膜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改善了外观效果,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说明。以下实施例中食品包装塑料基材薄膜的制造设备均采用:三层共挤牵引旋转吹膜机组,由三台挤出机、一个模头、一个定型笼、一套牵引辅机、收卷机等组成;检测设备均采用:GBL-L电子拉力试验机和MXD-01摩擦系数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方盛塑料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方盛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28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