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粗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22506.3 | 申请日: | 2011-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7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道然;吴永华;袁路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 地址: | 2153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固型树脂复合材料生产的粗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粗碎系统中用于热固型树脂复合材料生产,是整个产品粉碎系统的粗碎系统,完成粗碎工艺后料片大小范围为20mm-30mm,现有技术是一级粉碎,即只有一台粉碎机,图6所示粗碎机中的粗碎机片2-1,该粉碎机片2-1形状单一,并不能提供较好的粒径分布,粉碎比较低,粒径分布较宽,为后续生产造成困难,并且,当粉碎稍软物料时,会导致物料大量堆积,造成设备受损,产品品质受到影响,在粉碎过程中的大量粉尘不及时排除与屏蔽,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物料浪费,也影响加工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供高粉碎比、低损耗并具备除尘功能的粗碎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粗碎装置,包括腔体和设置在腔体内的粗碎机,所述腔体内壁安装由轴承和铰链构成的传动装置,该粗碎机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粗碎机外侧设有衬板,所述粗碎机下端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粗碎机上端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一通道中间设有卸料阀,该卸料阀连接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下端连接对轮;所述导向轮右端设有输送网带,该导向轮正上方开设有除尘孔。
为了防止粗碎过程中粉尘的扩散,所述输送网带上方设有密封板,并且,在除尘孔外连接有除尘器,将粉尘吸收进行再利用。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粉碎较软物料时,产生物料的大量堆积,所述第二通道斜向下延伸到腔体外部,通过启动卸料阀将软物料沿第二通道输送到外部。
为了保证在粗碎机中粉碎的物料能沿第一通道滑落,不粘连在粗碎机内,所述衬板的外形表面为波浪齿状,其中,齿高h为15mm,齿距d为50mm。
为了充分的将物料运送进粗碎机中,并对粗碎机中滑落的物料再次进行粉碎,所述导向轮表面为圆柱状齿,对轮表面为圆柱状齿,所有齿是相错安装的。
采用上述结构后,其特点是:此粗碎装置应用于热固型树脂复合材料生产的粗碎,采用粗碎机与对轮串联,提高粉碎比,获得更优化的粒径分布;利用卸料阀设计紧急卸料通道,防止由于粉碎不通畅导致设备受损,并保证产品品质不受影响,及时卸出,提高产品良率;密封板与除尘孔的设计,可防止内部粗碎粉尘的扩散,减少浪费,提高收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衬板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导向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对轮示意图;
图6是粗碎机中粗碎机片示意图。
图中:1、输送带 2、粗碎机 2-1、粗碎机片 3、对轮 3-1、轮齿 4、导向轮 5、衬板 6、卸料阀 7、除尘孔 8、腔体 8-1、轴承 8-2、铰链 9、密封板 11、第二通道 12、第一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一种粗碎装置,包括腔体8和设置在腔体8内的粗碎机2,所述腔体8内壁安装由轴承8-1和铰链8-2构成的传动装置,该粗碎机2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粗碎机2由机架固定,通过皮带传动,所述粗碎机2外侧设有衬板5,所述粗碎机2下端设有第一通道12,所述粗碎机2上端设有导向轮4,导向轮4由机架固定,通过铰链传动,将输送带1上的物料沿导向轮4顺时针方向带入粗碎机2中;所述第一通道12中间设有卸料阀6,该卸料阀6连接有第二通道11,第一通道12下端连接对轮3,该对轮3由机架固定,通过齿轮转动,对由第一通道12下落的物料进行第二次粉碎;所述导向轮4右端设有输送网带1,该导向轮4正上方开设有除尘孔7,通过除尘孔7外部连接除尘器,将粉尘吸收并进行回收利用。
所述输送网带1上方设有密封板9,防止粗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扩散,保证室内操作的工作环境不受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11斜向下延伸到腔体8外部,通过启动卸料阀6将软物料沿第二通道11输送到外部,避免粉碎较软物料时,产生物料的大量堆积,从而对设备造成损害。
图3所示衬板5的外形表面为波浪齿状,材质为高锰钢材料,其中,齿高h为15mm,齿距d为50mm,保证在粗碎机2中粉碎的物料能沿第一通道12滑落,不粘连在粗碎机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未经长兴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25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站全数字化场景测试法
- 下一篇:新能源不间断供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