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22454.X | 申请日: | 2011-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7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圣;林苏逸;陈政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17/00;F21V19/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蔚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利用挡墙单元夹持导光板,以增加光的利用率的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省电以及无辐射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笔记型计算机、计算机屏幕、电视机等。然而,液晶显示装置为非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故需通过背光模块所提供的光源,才可显示画面。目前,许多背光模块皆是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光源。现有技术是将LED焊接在金属基印刷电路板(Metal Core PCB,MCPCB)上,以形成灯条(light bar)结构。之后,再将灯条结构与导光板、光学膜片等组装成背光模块。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块1包含一导光板10以及一灯条结构12。灯条结构12设置于导光板10之一侧。因为考虑到导光板10的热膨胀以及机构的组装公差,灯条结构12与导光板10间通常会存在一间隙G。根据实验结果发现,此间隙G对于背光模块1的亮度以及色度影响甚大。间隙G愈大,则导光板10的耦光效率愈低且色温愈高,使得亮度变异可能达到20%以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模块利用挡墙单元夹持导光板,以增加光的利用率。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含一第一导光板以及一光源结构。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侧,且光源结构对应于第一入光侧设置。光源结构包含一基板、一挡墙单元、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以及一荧光粉。挡墙单元设置于基板上。挡墙单元具有一第一侧墙以及一第二侧墙,共同夹持于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入光侧上,且第一侧墙与第二侧墙间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基板上并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荧光粉填充于第一容置空间中,以封装第一发光单元。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包含:提供一基板;形成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于基板上;形成一挡墙单元于基板上,其中挡墙单元具有一第一侧墙以及一第二侧墙,且第一侧墙与第二侧墙间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填充一荧光粉于第一容置空间中,以封装第一发光单元;以及夹持一第一导光板之一第一入光侧于第一侧墙与第二侧墙间。
于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墙与第二侧墙平行相对设置。此外,挡墙单元可另具有一第一挡止部以及一第二挡止部,位于第一容置空间中且分别位于第一发光单元的两侧。第一挡止部与第二挡止部的高度小于第一侧墙与第二侧墙的高度,以将第一导光板的第一入光侧挡止于距荧光粉一第一预定距离外。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于光源结构的基板上设置挡墙单元,以将导光板的入光侧夹持于挡墙单元的两个平行侧墙间。藉此,自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即可经由挡墙单元的侧墙反射而进入导光板的入光侧,以避免光线自导光板与荧光粉间之间隙泄漏,进而提高导光板的耦光效率。此外,本发明利用两个平行侧墙间的挡止部将导光板的入光侧挡止于距荧光粉一预定距离外,可防止导光板因热膨胀撞击荧光粉而影响发光单元的出光效率。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先前技术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光源结构的前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搭配图4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结构的前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图。
图9为图8中的光源结构的前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搭配图10的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源结构的前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3、3’、3”、背光模块 10 导光板
3”’
12 灯条结构 30 第一导光板
32、32’、32”、光源结构 34 第二导光板
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24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淀粉浆水清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清洁滤芯功能的高强度篮式过滤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