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硫尾气的净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2326.5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2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德;李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媛德;范严生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硫 尾气 净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气净化方法,特别涉及含二氧化硫烟气的尾气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硫磺制酸装置一般采用焚硫燃烧、为3+2两转两吸(三塔二槽)流程,设计生产能力为200kt/a,2002年6月经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270kt/a,后经改造和优化,生产能力达到300kt/a左右,近几年,围绕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许多工作,如主风机改造、提高触媒装填量、干吸回酸方式改为交叉回酸、负荷适当降低等,转化率从99.3%提高到了99.7%左右,尾气SO2排放量仍超出国家排放标准,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氨肥法吸收SO2,利用合成氨装置产生的稀氨水吸收SO2,尾气吸收产生的硫铵液体经浓缩后,供磷铵、复合肥生产用的二氧化硫尾气的净化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二氧化硫尾气的净化方法,它由以下步骤实现:
a.由于进本装置的尾气SO2浓度较低,约1000~1500mg/Nm3,本工程设置一级尾吸塔脱硫,尾吸塔采用逆流、顺流、旋流吸收,
含SO2的硫酸尾气从二吸塔出口进入尾吸塔,SO2浓度为1000~1500mg/Nm3;
b.尾气在尾吸塔内经至少两级吸收:一级吸收设在尾吸塔烟气进口管内,采取顺喷吸收方式洗涤,喷淋量为200M3/h;二级吸收设在尾吸塔内,经一级吸收的尾气沿切向进入尾吸塔,形成旋流后,在尾吸塔内同一平面上设有至少4个喷淋量为50m3/h的喷头,尾气与吸收液进行逆向吸收洗涤;
c.经过两次洗涤吸收的净化气体,经过尾吸塔内除沫层捕捉液滴后,由尾吸塔塔顶进入尾气烟囱排空。
步骤a、b、c所述尾吸塔为塔槽一体式结构。喷头采用大孔径液体喷头,阻力小且为敞开式设计,不易堵塞。本发明与传统的空塔、泡沫塔以及填料塔相比,设备结构更简单,净化效率更优异,特别是在气量、气浓非稳态的生产条件下,比传统设备具有更稳定可靠的操作性能。
尾吸塔在塔内SO2的吸收率与吸收液的pH值、密度两个关键的控制指标有关,而这两个参数与进塔尾气量、尾气温度、SO2浓度、吸收液温度、氨水浓度、氨水加入量、串液量等参数密切相关,可根据行业常用方法检测上述数据,以确定尾吸塔在塔内SO2的吸收率与吸收液的pH值和密度。
为达到较好的生产工艺控制指标,本工程考虑配置相应的检测和控制仪表,对整个脱硫装置进行准确的自动控制。特别是对影响吸收率的吸收液pH值和密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全自动化控制,通过控制尾吸塔内循环吸收液的pH值、母液密度、氨水和工艺水补入量,以达到整个脱硫装置高效、长期稳定运行的目的。
尾吸塔的吸收原理为:利用尾吸塔进口管作为湍流顺流吸收区,烟气与吸收液碰撞接触,形成了持续不断的高湍流区,在液沫面气体中的SO2进入液体,与液体中的吸收剂反应,从而被脱出。
吸收后的气液混合物沿切向进入塔体,形成旋流,在上升过程中,与吸收塔内喷头形成逆喷吸收,循环液自然沉降至塔底,经循环泵加压后进行循环吸收。而净化气体通过塔体上部除沫器进入烟囱排放。
在吸收过程进行以下两个反应过程:
(1)吸收过程:
吸收过程主要在尾吸塔逆喷管内进行,含二氧化硫的烟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并按下列反应式反应:
SO2 + H2O H2SO3
H2SO3 +(NH4)2SO3 2NH4HSO3
(2)再生过程:
再生过程主要在尾吸塔塔槽内进行,为保持吸收液中(NH4)2SO3/NH4HSO3比值稳定,吸收槽内加入氨水按下式反应,使吸收液部分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23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