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监控学生坐姿的台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2110.9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3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郑玲;姚春艳;王新梅;黄橙赤;孙守斌;刘超;孙伟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玲;姚春艳 |
主分类号: | F21S6/00 | 分类号: | F21S6/00;F21V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学生 坐姿 台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学生用的台灯,具体涉及一种监控学生坐姿的台灯。
背景技术
学生在台灯下学习的时间较长以后,会由于疲劳等原因,坐姿不再保持端正状态,不自觉地会趴向桌面。趴在桌上学习有很多坏处,最重要的是会因为近距离读书而造成近视。因此监督学生的坐姿非常重要,非常需要一种能自动监控学生坐姿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监控学生坐姿的台灯,以解决学生长时间学习会趴向桌面的问题。它包括台灯本体1,它还包括红外线发射装置2、红外线接收装置3、左侧架4、右侧架5和语音报警装置6,左侧架4的下端装设在台灯本体1的灯座1-1的左侧,右侧架5的下端装设在台灯本体1的灯座1-1的右侧,红外线发射装置2装设在左侧架4的顶端,红外线接收装置3装设在右侧架5的顶端,红外线接收装置3与红外线发射装置2相对设置以接收其红外线信号,左侧架4和右侧架5都向一侧倾斜悬伸使红外线接收装置3与红外线发射装置2之间的连线偏离台灯本体1的位置,红外线接收装置3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语音报警装置6的信号输入端。
学生在使用本发明的台灯时,让红外线发射装置2和红外线接收装置3位于身体的前侧端,当学生坐姿不正身体前倾时,就会隔断红外线发射装置2和红外线接收装置3之间的红外线接收关系,红外线接收装置3即发出使能信号,语音报警装置6进行声音提示,使学生坐回原来的状态,从而解决了学生长时间学习会趴向桌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图2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台灯本体1,它还包括红外线发射装置2、红外线接收装置3、左侧架4、右侧架5和语音报警装置6,左侧架4的下端装设在台灯本体1的灯座1-1的左侧,右侧架5的下端装设在台灯本体1的灯座1-1的右侧,红外线发射装置2装设在左侧架4的顶端,红外线接收装置3装设在右侧架5的顶端,红外线接收装置3与红外线发射装置2相对设置以接收其红外线信号,左侧架4和右侧架5都向一侧倾斜悬伸使红外线接收装置3与红外线发射装置2之间的连线偏离台灯本体1的位置,红外线接收装置3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语音报警装置6的信号输入端。红外线发射装置2、红外线接收装置3等采用红外线对射报警器就可以。
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和图3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还包括照明电压调整电路7和状态切换电路8,照明电压调整电路7串联在台灯本体1的电源线1-2上,状态切换电路8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在电压调整电路7的受控制端上,状态切换电路8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在红外线接收装置3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上。
照明电压调整电路7可以选用数字式变阻器,它串联在台灯本体1的电源线1-1上,当红外线接收装置3的输出状态发生变化后,状态切换电路8相应切换成导通或关断的状态,使数字式变阻器调整成相应的电阻,从而改变台灯本体1发光体的照度(光照度突然增强或减弱),从另一个角度告知学生应该坐正坐姿。照明电压调整电路7也可以选用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作为两个分电路,利用三极管的导通和关断,把两个分电路进行切换,从而在台灯的电源中串入不同的电阻阻值,以改变照明灯的不同照度。
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和图3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殊之处在于左侧架4和右侧架5的下端都铰接在灯座1-1上且铰接轴平行于红外线接收装置3与红外线发射装置2之间的连线。这样的话,能通过旋转左侧架4和右侧架5,调节红外线接收装置3和红外线发射装置2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1和图3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殊之处在于左侧架4和右侧架5的杆身为能改变长度的伸缩杆。目的之一是调整红外线接收装置3和红外线发射装置2的位置,目的之二是不使用它监控时把长度缩短,免得占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玲;姚春艳,未经郑玲;姚春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2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