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21744.2 | 申请日: | 2011-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咏梅;郑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市南关区中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6/75 | 分类号: | A61K36/75;A61P17/00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 地址: | 13004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湿疹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涉及一种应用于中医外科、具有扶正透疹、祛湿止痒之功效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风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如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等。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其副作用表现高达20多种。而目前现有中药大多都是从表征入手,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病因,更达不到标本兼治的目标,治疗周期长,效果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扶正透疹、祛湿止痒之功效的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它是以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工艺制备而成:
本发明最佳重量份配比为:
从中医理论讲,湿疹的发病机理与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引发本病。或因身体虚弱,脾为湿因,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引发湿疹。而皮炎的发病机制则在于七情郁结,气血不畅,体有内热,灼伤阴血,化燥生风,肌肤失于濡养;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运,蕴久化热,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所致。二者在治疗上宜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凉血祛风为主。本发明的配方以此为出发点,方中君药为荆芥和防风。荆芥,药性微温,辛散轻浮,长于祛风解表,止痒、透疹之功亦较强。对于表邪外束,湿疹难于透发者,其透疹作用可直接促进疹点外透;而祛风解表之效亦有利于透疹。防风药性微温,以辛散风邪为主,亦略有祛寒之功,尚能胜湿止痛,前人称其为“风药种润剂”,其祛风止痒药效对皮肤瘙痒症效佳。二药为常用要对,共为君药。方中臣药为柴胡和羌活。柴胡,辛散升浮,能祛邪解表,其味辛入肝行散气滞,以疏肝解郁,气机通畅有利于风寒湿热郁结之消散。羌活,辛温苦燥,其性雄烈,有较强的除风湿效果。二药合用,既可助君药祛风散邪,又可以行气之能透发疹毒,共为臣药。方中佐药为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金银花、黄连。桔梗,味辛开宣肺气以畅利胸中气机,味苦性微寒,又略兼清热之效,可解毒排毒。枳壳,苦温,作用缓和,可行气宽中除胀。枳壳与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畅通气机,排除郁毒的佳药。前胡味辛性微寒,又略兼清热之效。茯苓,味甘性淡,淡能渗湿,甘能补脾,既能祛湿,又能扶正,其药性平和,不偏寒热,作用缓和,凡湿邪为患,无论寒热虚实均可用之。人参,甘温,效在益气以扶正气,一方面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可以防止邪气再进入;另一方面用之可使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金银花,气味甘、温,清热解毒。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可解湿热之毒。以上七味共为佐药。方中使药为甘草。甘草,甘平,和中缓急,解毒,调和药性为使药。
综观全方,用荆芥、防风、羌活、柴胡、前胡等与人参、茯苓甘草相配,其配伍形式为邪正兼顾,以祛邪为主。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而不滞,无闭门留寇之弊;祛邪药得扶正药则祛风而不伤正,相辅相成。诸药合用,共奏扶正透疹、祛湿止痒之效。
以下给出临床数据。共500例,其中男性患者268例,女性患者232例,年龄6~75岁之间,病程5~30天。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6粒,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
临床统计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市南关区中医院,未经长春市南关区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17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