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肠内营养滴注管及应用该滴注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1521.6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5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森杰;潘艺果;丁滔;华彬;刘冀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丛芳;王正茂 |
地址: | 2141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 滴注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肠内营养滴注管及应用该滴注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肠内营养输注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采用肠内营养重力滴注管,通过营养液悬挂在高处,以获得重力作为营养输注的动力来源,速度的控制通过配置在重力滴注管上的滚轮调速装置,以滚轮的推动位置来控制局部管道的管腔截面大小来调整营养液滴注的速度,重力滴注管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稳定地控制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原因是其远端连接的喂养管道(包括鼻胃管、鼻肠管、胃肠道造口等)内通向人体胃肠道内各个滴注位置的阻力是不均匀且在很大的范围内不断变化的,当胃肠道内滴注位置的阻力小于营养输注的动力时,使得营养液很快滴下,输入人体速度很快,容易引起病人胃肠道不耐受的并发症,如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当胃肠道内滴注位置的阻力大于营养输注的动力时,使得营养液停滞不动,容易引起堵管;最终导致使用重力滴注管输注肠内营养的效果只能是“间歇输注”,不能根据胃肠道内滴注位置的阻力的变化调整营养输注的动力的大小,来保证稳定的营养输注速度。
而第二种方案是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通过电子微电脑设置速度,以电动驱动蠕动转轴挤压推动泵管内的液体来获得稳定的输注速度,目前这类在市场上已有多种,但质量较好,能稳定可靠地在临床上应用的肠内营养输注泵价格昂贵,给医疗费用带来额外的负担,目前在临床上的普及程度仍不高。此外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没有解决胃肠道内压力变化的监控问题,由于泵只能被动地执行人为设置的计划输注速度,却无法探知胃肠道内的压力变化,因而也就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由于胃肠道内营养液滞留,也就是病人无法耐受当前设置的输注速度而造成的并发症,这个问题,在使用第一种方案的重力滴注管时也同样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稳定的营养输注速度的肠内营养滴注管及应用该滴注管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肠内营养滴注管,包括:营养液储液管、墨菲斯滴管和通气管,墨菲斯滴管的下端和通气管的下端通过管路连接到营养液储液管的上端,墨菲斯滴管的上端设置有营养液接头,营养液储液管的下端设置有喂养管道转接头,墨菲斯滴管和营养液储液管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器。
进一步地,营养液储液管的管腔截面大于墨菲斯滴管和营养液储液管之间的管路的截面。
进一步地,通气管的顶端设置有过滤膜。
进一步地,营养液储液管通过管路连接喂养管道转接头,在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器。
进一步地,第二流量调节器包括:带有斜槽的壳体和滚动设置在斜槽内的滚轮。
进一步地,喂养管道转接头的外部罩有保护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的肠内营养滴注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首先,将营养液接头连接到盛放营养液的容器;
然后,让下端的墨菲斯滴管和营养液储液管自然垂下,向上固定通气管,使通气管的顶端开口高于营养液容器内液面的高度;
接着,将喂养管道转接头连接到喂养管道,使得营养液储液管下端的位置低于病人肠胃的位置;
最后,在给病人输注前,先打开第一流量调节器向营养液储液管内注入高于病人肠胃位置的营养液,再通过第一流量调节器调节到营养液预定的输注流速,连通营养液储液管和喂养管道转接头开始为病人输注。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在营养液储液管的上端连接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管,使得连接墨菲斯滴管和营养液储液管管路的下端管口的压力始终不变,当胃肠道的压力发生变化时,依然能够使得营养液按预设好的速度输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肠内营养滴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肠内营养滴注管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未经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15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自适应垃圾清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气动安全地铁屏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