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iI 显微颗粒简易制作及其标记神经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1343.7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8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兴;李云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B67/48 | 分类号: | C09B67/48;G01N21/8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田洲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ii 显微 颗粒 简易 制作 及其 标记 神经元 方法 | ||
1.一种DiI显微颗粒简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DiI颗粒溶解于纯乙醇或纯二甲基亚砜中,形成0.01~0.1g/ml DiI溶液;
将DiI溶液加入人工脑脊液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DiI溶液迅速以薄膜形式漂浮于人工脑脊液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上,析出粒径3-10微米的DiI显微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iI显微颗粒简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DiI溶液分次加入人工脑脊液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一次加入1-5微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DiI显微颗粒简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DiI溶液装入玻璃微电极中,将玻璃微电极的尖端伸入人工脑脊液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使用微量注射仪脉冲式一次推入1-5微升DiI溶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DiI显微颗粒简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玻璃微电极的尖端内径为50-200微米。
5.一种DiI显微颗粒标记神经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DiI显微颗粒制作
在固定于载玻片上的脑片上滴加人工脑脊液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形成人工脑脊液层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层;然后,将0.01~0.1g/ml DiI溶液加入人工脑脊液层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层中;DiI溶液会迅速以薄膜形式漂浮于人工脑脊液层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层上,析出粒径3-10微米的DiI显微颗粒;
2)DiI显微颗粒埋入
使用尖端封闭的玻璃管微电极,将步骤1)制作好的DiI颗粒压入脑片的脑组织内;然后,以人工脑脊液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清洗脑片或用软毛笔轻轻刷拭以去除附在脑片表面的DiI颗粒;
所述0.01~0.1g/ml的DiI溶液为DiI颗粒溶解于纯乙醇或纯二甲基亚砜中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DiI显微颗粒标记神经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脑片在滴加人工脑脊液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前,使用0.015~0.02g/ml的多聚甲醛固定液进行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DiI显微颗粒标记神经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3)脑片孵育
将埋入DiI颗粒的脑片避光存放于0.01~0.02g/ml多聚甲醛固定液中,于37℃烘箱或室温下孵育1-4天。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DiI显微颗粒标记神经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形成的人工脑脊液层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层的厚度为200-500微米。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DiI显微颗粒标记神经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0.01~0.1g/ml DiI溶液分次加入人工脑脊液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一次加入1-5微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DiI显微颗粒标记神经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通过将0.01~0.1g/ml的DiI溶液装入玻璃微电极中,将玻璃微电极的尖端伸入人工脑脊液或0.1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使用微量注射仪脉冲式一次推入1-5微升的DiI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134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