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竹专用肥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1328.2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1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英;马军伟;金川;夏海涛;李效文;符建荣;郭秀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田嘉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竹 专用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竹专用肥。
背景技术
绿竹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优良食用笋竹种,因其笋形似马蹄,故俗称“马蹄笋”。马蹄笋主产于浙江南部、福建和台湾等地区,总面积约40万亩。与冬春季节出笋的毛竹笋、雷竹笋等散生竹笋不同,马蹄笋在我国主要产笋期集中于6~10月份,正好填补了其它竹笋上市的季节空白,效益很高,近年来种植面积以较快的速度增加。马蹄笋为笋中珍品,其壳薄肉厚,粗壮洁白,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性清凉。据研究报道,其粗纤维、可溶性糖、蛋白质等有机物、多种维生素以及磷、铁、钙、抗坏血酸等含量均高于其它笋类,富含人体必须的18种氨基酸,具有明目开窍,凉血解毒和降压降脂,去积食,防便秘,利尿,减肥,滋阴养颜防衰老,清暑解热之功效,是理想的保健佳品和纯天然绿色食品。绿竹是丛生竹中较高产的竹种,丰产竹园亩产鲜笋1000 Kg。
由于马蹄笋种植地域性较强,又是多年生作物,其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研究迄今为止尚鲜有报道,生产上对马蹄笋施肥缺乏科学的指导依据。目前农户施肥普遍以化肥为主,各养分配比和施用量都比较随意,未形成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长期不合理施肥将影响绿竹的健康生长,导致马蹄笋的产量和农户的经济效益下降,影响马蹄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竹专用肥,本发明是一种由经充分腐熟后的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氮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组成的。能全面供给绿竹生长所需养分,又能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马蹄笋高产稳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绿竹专用肥包括下列组分,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腐熟的有机肥料(符合NY525-2009)45~55%、尿素(N≥46%)10~15%、过磷酸钙(P2O5O≥12%)10~30%、钙镁磷肥(P2O5≥12%)0~10%、硫酸钾(K2O≥50%)8~15%、硅肥(水溶性25% 、SiO2≥25%)3~5%、七水硫酸锌0.1%。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马蹄笋(鲜基)含粗蛋白约1.8-2.2%,N、P、K含量分别为0.30%~0.35%、0.044%~0.054%、0.38%~0.47%,亩产1000kg的竹园至少带走N 3 kg、P 0.44 kg、K 3.8kg。本发明根据马蹄笋的养分组成特点和产量,结合生长地域的土壤条件,针对马蹄笋需氮、钾较高,需磷相对较低的营养特性,以及生长区域土壤酸性较强,土壤较贫瘠等特点,利用经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料和氮、磷、钾化肥以及微量元素等配制成有机无机马蹄笋专用肥,配方合理,针对性强,养分合理、均衡、全面,能全面供给绿竹生长所需养分,又能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促进绿竹的健康生长。实现马蹄笋高产稳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对每个实施例所得到的肥料进行检测所采用的标准为GB18877-2002,结果均符合标准。
实施例1、将50%的腐熟的有机肥料、10%的尿素、20%的过磷酸钙、6%的钙镁磷肥、10%的硫酸钾、3.9%的硅肥、0.1%的七水硫酸锌混合挤压造粒即得到绿竹专用肥。肥效试验见下表1:
肥效试验1:试验地位于平阳县昆阳镇,竹丛系统发育年龄10年,丛母竹 10-12株,竹林土壤为田园土,竹园的基础肥力:有机质22.0g/kg,全氮1.67 g/kg,全磷0.54 g/kg,速氮121mg/kg,速磷68 mg/kg,速钾40 mg/kg,PH值5.08。农户常规施肥以复合肥为主,以丛年施复合肥2.5公斤,二次施入为例,第一次为4月10日左右,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60%,第二次为7月10日左右,施肥量占总量的40%,在离竹丛周围30厘米处开环状沟施入,施后覆土。我们选竹林结构与生长条件相对一致的竹丛开展试验,每处理5丛,重复5次,以施入的N、P、K总量基本相同为原则开展试验,以丛施实施例1所制得的马蹄笋专用肥8公斤计,施肥时间与方法同常规施肥,结果如表1。
表1 农户常规施肥与马蹄笋专用肥肥效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1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