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捕捕食性步甲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0775.6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升;陈晓伟;王广君;赵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捕 食性 步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捕捕食性步甲的方法,属于昆虫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昆虫的野外诱捕主要依据昆虫的趋光性,依靠夜晚野外灯光诱集或者黑光灯高压诱集,受电源、电瓶续航能力,以及设备携带等问题的影响,对于一些偏远的地区依然无法长时间诱集昆虫。
昆虫除趋光性外,对于某些特殊的气味也有强烈的趋性。因此,借助简易的塑料瓶,加上特异性诱饵,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根据当地不同的环境条件,长时间诱集昆虫,尤其是捕食性步甲。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诱捕捕食性步甲的方法,是依据昆虫的趋味性,制作特异性诱饵,放入诱捕器中,引诱捕食性步甲进入诱捕器中,步甲一旦进入诱捕器,就无法爬出,同时,特异性诱饵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作为其饵料,即便几天内无人去收集步甲,步甲依然可以存活。
一种诱捕捕食性步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制作诱捕器:
诱捕器使用普通的塑料瓶子制作。制作方法如下:
将塑料瓶从距瓶口1/3处剪开,将瓶口部分倒置插入瓶底部分中制成诱捕器。
(二)制作特异性诱饵:
特异性诱饵使用红糖、食用醋、白酒和五条老熟活体黄粉虫幼虫组成。
先将红糖、食用醋和白酒在微火上加热(红糖、食用醋和白酒按质量比为:红糖30%、食用醋45%和白酒25%),至红糖完全溶解成糖浆。将每个诱捕器底部铺满所述的糖浆,糖浆厚度为1.5cm,上面覆盖一层厚度为2cm的麦麸,然后将五条老熟活体黄粉虫幼虫放到麦麸上面。麦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特异性诱饵气味的挥发,并且可以保护特异性诱饵不被诱捕器外面的杂质污染,引起特异性诱饵腐烂变质,同时麦麸也可以作为黄粉虫的饲料,使黄粉虫可以正常存活。
(三)安装诱捕器
选择小型茂密的灌木树丛下,腐殖质较丰富的土壤中,将诱捕器埋入土壤中,使诱捕器的上缘与地面平行。
(四)收集捕食性步甲
每隔两天收集一次步甲,将诱捕器轻轻的挖出,将上半部分拔出,用镊子轻轻的将步甲取出,放入养殖盒中。
本发明的优点:
1、环保、废物循环利用。本发明诱捕器的原材料为废旧塑料瓶,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2、制作简单,受限制条件少,本发明不受电源、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在偏远无电的身上地区安置。
3、特异性诱饵与食物并存。本发明中的特异性诱饵可以作为步甲的食物,以便让步甲在诱捕器内生存一段时间。
4、诱捕器的上部瓶口部分倒置形成一个漏斗形装置,捕食性步甲一旦进入漏斗形装置,就会自动滑入瓶中,无法爬出。
附图说明:
附图以圆形塑料瓶制作为例,但本发明中制作诱捕器使用的原料并不限于使用圆形塑料瓶。
图1为诱捕器的原材料:普通塑料瓶。
图2为诱捕器的两个组成部分:图2B为瓶口部分,图2A为瓶底部分。
图3为诱捕器安装完成后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诱捕器使用普通的塑料瓶子或塑料桶制作,比如纯净水塑料瓶、可乐塑料瓶、塑料油桶或其他塑料制品均可,但必须是瓶口或桶口较小,倒置时能形成漏斗状。
实施例1
(1)制作诱捕器:
将550ml纯净水塑料瓶从距瓶口1/3处剪开,将瓶口部分倒置插入瓶底部分中制成诱捕器。
(2)特异性特异性诱饵的制作:
普通的家用锅内加入白酒25g,红糖30g和食用醋45g,微火加热,至红糖完全溶解成糖浆。
(3)诱捕器的准备:
将诱捕器的瓶口部分拔出,将步骤2中的糖浆放入瓶底部分内,铺满整个瓶底,糖浆厚度为1.5cm,上面覆盖一层厚度为2cm的麦麸,然后将5条老熟活体黄粉虫幼虫放到麦麸上面,再将瓶口部分倒置插入瓶底部分。
(4)选择安放地点:
选择小型茂密的灌木树丛下,腐殖质较丰富的土壤中,挖掘一个20cm的坑,将诱捕器埋入其中,使诱捕器的上缘与地面平行。
(5)捕食性步甲的收集:
每隔两天收集一次步甲,将诱捕器轻轻的挖出,将瓶口部分拔出,用镊子轻轻的将步甲取出,放入养殖盒中。
如果诱捕器中特异性诱饵少于一半或者受到污染就更换一次特异性诱饵。保证特异性诱饵有特殊的气味,以引诱捕食性步甲的到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0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