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0076.1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9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福;王保;李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锂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66;H01M4/1391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最近开发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电池,由于其高比能量、环保等特殊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军用产品等多个领域。
钛酸锂是一种高性能、高倍率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优良的充放电平台。 在锂离子嵌入或脱出过程中,晶型不发生变化,被认为是“零应变材料”。比传统的碳负极材料具有更为优异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被认为是最有潜力替代碳负极的一种材料。
一般使用钛酸锂做为负极主要原材料,出于成本的考虑,多选择铝箔作为其涂布基体。铝箔作为基体,质量轻,成本低。但铝箔柔韧性较差,涂布时易出现裂纹、断带等现象,操作困难。而且辊压时延伸较大,易出现褶皱等不良现象。铝箔的导电性低于铜箔,使用铝箔制造的电池内阻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负极材料由钛酸锂85~95%、粘合剂3~10%、导电剂3~10%组成,负极材料涂覆于集流体铜箔上,其中,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优选的,铜箔厚度为9~20μm。
优选的,粘合剂为水性粘合剂,油性粘合剂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水性粘合剂为W811、W812、LA132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油性粘合剂为PVDF。
优选的,导电剂为SP、超导碳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上述的负极材料溶于溶剂,经过高速搅拌后配制成负极浆料;
2) 负极浆料均匀地涂在集流体铜箔上,铜箔经过真空烘烤3~10h,辊压,分切成负极片;
3) 负极片经过真空烘烤12~30h,与正极片进入叠片,封装,烘烤,注液、化成分容即完成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的制备。
优选的,真空的压力为-0.06~-0.10MPa。
优选的,烘烤温度为60~1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使用钛酸锂作为主要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优良的充放电平台;使用延展性较好的铜箔作集流体,在涂布的过种中不会出现断带、裂纹等不良现象,操作方便,提高了电极成品率,降低了电池制造成本;由于铜导电性较好,使用铜箔作为基体制作的电池内阻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曲线;
图2是实施例1锂离子电池的1c循环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下述正极片均是由93%的磷酸亚铁锂、4%的LA132、4%的SP组成的原材料溶于纯水,搅拌,涂布于铝箔,烘烤、辊压、分切而成;隔膜为:PP材质的单层PP隔膜;电解液为:1.2mol/L LiPF6溶液,溶剂成分为EC:DMC:EMC=1:1:1;外壳为白色PP材质的塑料壳体。
W811、W812均购自深圳威杰克科技有限公司;SP购自上海汇普工业化学品有限公司。
实施例1
负极材料包括:91%的钛酸锂、3%的LA132、6%的SP;
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步骤如下:
1) 将钛酸锂、LA132、SP,溶于纯水,作为负极浆料,浆料经过双行星动力混合机高速搅拌均匀,消除气泡、铁屑后进入涂布工序;
2) 集流体选择12μm铜箔,浆料经过自动上料系统、涂布机将负极浆料均匀地涂在集流体上,涂布结束极卷在真空压力-0.08MPa,110℃环境下烘6 h后,辊压、分切成负极片;
3) 负极片在真空压力-0.09MPa,80℃烘烤环境下24h后进入叠片工序,在装配车间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一起层叠成电芯,将电芯缓慢地放入塑料壳体中,在-0.09 MPa、80℃环境下烘烤48h后注液、化成分容成为120Ah锂离子电池,同时完成了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
实施例1锂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如图1,由图可知锂离子电池单只充电最高电压2.25V,放电最低电压为1.0V。
实施例1锂电池的1c循环曲线如图2,由图可知放电容量稳定在125Ah左右,显示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锂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锂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00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