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码方法、解码方法、编码器及解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9826.3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6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颜金洲;骆源;金莹;魏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毛威;张亮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 方法 解码 编码器 解码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通信领域中编码方法、解码方法、编码器及解码器。
背景技术
对于线性码而言,通常从纠错能力和译码复杂度两方面来判断线性码的优劣。纠错能力表现为线性码对错误比特的纠错能力,该纠错能力主要与线性码的极小距离相关,线性码的极小距离越大,该线性码的纠错能力越强。另一方面,在解码器性能不够好的情况下,译码复杂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编码矩阵较大时,通常需要使用快速哈达玛变换(Fast Hadamard Transform,简称为“FHT”)使得译码计算复杂度降低。因此,为了得到更好的译码效率,需要采用一定性质的编码,在略微牺牲极小距离的情况下,达到快速译码的目的。
在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WCDMA”)系统中,传输格式组合标识符(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简称为“TFCI”)用来提供当前帧所传输的数据的信息,该TFCI需要一个可变的编码器来适应不同长度的输入向量。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为“3GPP”)中,该输入向量的长度范围为1至10比特。最优距离轮廓理论正是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线性码的极小距离尽可能大,以达到良好的纠错效果。
因此,需要一种编解码方法及其装置,能够实现在输入向量长度改变而编码输出向量长度不变时的可变传输速率编码,并能够达到良好的纠错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码方法、解码方法、编码器及解码器,能够实现编码输出向量长度不变的可变传输速率编码,并且能够提高解码纠错能力。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码方法,该编码方法包括:获取长度为k的第一向量,k为自然数且k小于或等于10;根据一生成矩阵G形成行数为k的编码矩阵;通过采用该编码矩阵对该第一向量进行编码,形成第二向量,其中,该生成矩阵G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9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