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石英纤维表面合成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9201.7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忠;张玲;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74 | 分类号: | D06M11/74;D06M11/83;C01B31/0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胡红芳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英 纤维 表面 合成 纳米 阵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化工领域的一种制备方法,主要用于在石英纤维表面制备合成碳纳米管阵列。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和风力发电行业中。不同的纤维结构被用来增强聚合物基体,如一维、二维结构能增强复合材料面内强度但层间剪切强度较弱。为了改善层间剪切强度,人们提出将碳纳米管和纤维复合起来增强聚合物,制备这种复合增强体的方法有简单混合、电泳或物理沉积、原位生长等。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如Zhang等人(Zhang Q, Liu J, Sager R, Dai L, Baur J. Hierarchical composites of carbon nanotubes on carbon fiber : influence of growth condition on fiber tensile properties. Compos Sci Technol 2009;69:594-601.)采用CVD法在碳纤维表面生长出碳纳米管,可望在纤维表面形成致密而长的碳纳米管,致使平行纤维布之间相互缠结,从而有利于提高纤维层间的剪切强度。
目前,采用CVD法制备纤维-碳纳米管三维结构增强体的纤维主要集中在碳纤维上,由于CVD过程的高温及催化剂对碳纤维的浸润扩散会导致碳纤维的性能下降。本发明以耐高温的石英纤维布为基板,在保证纤维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在其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阵列,不但有望提高纤维布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赋予了绝缘纤维新的功能——导电和导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在石英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构思是这样的:
碳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通常都是在基板上电子束蒸发或者磁控溅射上一层几纳米的金属催化剂层,通过合适的碳源气、氢气、惰性气体之比以及严格的反应条件所生成制得。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通过浸渍方法使得纤维表面有一均匀的催化剂颗粒层,一方面解决了磁控溅射金属催化剂层的困难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实际生产的成本。进一步通过放置合适位置与合适的放置方式,最终制备得到碳纳米管阵列。
一种在石英纤维表面合成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金属盐催化剂与溶剂混合均匀,再放入石英纤维浸渍4~6h,在所述石英纤维表面形成催化剂层;然后,将表面形成催化剂层的石英纤维放入反应器中,通入惰性气体,利用化学气相沉积使所述催化剂层形成均匀的纳米级金属催化剂颗粒,由所述纳米级金属催化剂颗粒引发分解碳源生成碳纳米管,反应温度500~700℃,最终碳纳米管垂直生长在每根石英纤维上形成碳纳米管阵列,尾气经吸收排空。
当反应时间达到设定值时,关闭碳源,用惰性气体对反应器(管式炉)进行降温,当温度降至室温时,取出已经生长了碳纳米管的石英纤维布。所制得的碳纳米管管径均匀,形状规则。
所述金属盐催化剂为硝酸钴、硝酸镍、硝酸铁、硫酸镍中的任一种,其溶液浓度为0.1~0.5mol/L。
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异丙醇中的任一种。
所述惰性气体与所述碳源的体积比为20:0.5~1.5。
所述反应时间为5~60min。
所述碳源为乙炔、乙烯、甲烷中的任一种。
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氩气中的任一种。
所述碳纳米管阵列的长度为100nm~1μm,管径15~60nm,分布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以耐高温的石英纤维布为基板,在保证纤维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在其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阵列,不但有望提高纤维布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赋予了绝缘纤维新的功能——导电和导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管式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产物的碳纳米管阵列生长于纤维表面的电镜照片;
图3是实施例1产物的碳纳米管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4是实施例2产物的电镜照片;
图5是实施例3产物的电镜照片;
图6是实施例4产物的电镜照片。
符号说明
1 氩气;2 乙炔;3刚玉管;4 方舟;5 温度控制器;6 尾气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9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