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9049.2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2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邹毓文;何芳;郝生飞;卞锦俊;裔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F1/04 | 分类号: | C22F1/04;C21D9/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车轮 热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A356.2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节能、安全、环保成了现代汽车发展主要方向和目标,汽车的轻量化成为最有效的途径。汽车铝合金车轮是车辆行驶中重要的安全部件,要求有很高的强度、旋转弯曲性能、优良的冲击韧性和良好的耐疲劳性,因此对其生产的材料性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无论国内国外A356.2铝合金车轮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
在现有A356.2铝合金车轮生产工艺中,有两种时效工艺:固溶处理+完全人工时效即T6热处理和固溶处理+自然时效即T4热处理。固溶处理+完全人工时效,获得最大的硬度和最高的抗拉强度,但产品的伸长率和冲击韧性较低;固溶处理+自然时效,获得较高的伸长率和冲击韧性,但产品硬度和抗拉强度较低。目前的热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高质量车轮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能够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在保证产品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产品的塑性和韧性,特别是冲击韧性。对于细辐条、要求轻重量车轮,能够大大提高其冲击性能,满足高要求汽车主机厂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上料-进炉-固溶处理-出炉-淬火-一级时效处理—进炉-二级时效处理-出炉,所述的固溶处理中的固溶温度为540~550℃,固溶保温时间为3.5~4.5小时;其中,一级时效为室温下保持24小时;二级时效的时效温度为115℃~125℃,时效保温时间为2.5~3.5小时。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淬火时的淬火水温为70-9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级时效为自然时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二级时效为人工时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在保证产品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产品的塑性和韧性,特别是冲击韧性。对于细辐条、要求轻重量车轮,能够大大提高其冲击性能,满足高要求汽车主机厂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该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是在专门的热处理设备中进行的,包括以下步骤:上料-进炉-固溶处理-出炉-淬火-一级时效处理—进炉-二级时效处理-出炉。
本发明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中的铝合金车轮为A356.2铝合金车轮。该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在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过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固溶温度为540~550℃,固溶保温时间为3.5~4.5小时;淬火水温70-90℃;一级时效为室温下保持24小时;二级时效的时效温度为115℃~125℃,时效保温时间为2.5~3.5小时。
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水冷),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本发明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中的固溶处理在540~550℃温度下,保温3.5~4.5小时后,快速入水冷却。
自然时效:将淬火后的铸件在室温下保持一段时间,获得较高的伸长率和冲击韧性,但产品硬度和抗拉强度较低。
人工时效:采用较高的时效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获得最大的硬度和最高的抗拉强度,但伸长率和冲击韧性较低。
该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采用分级时效:一级时效为自然时效,在室温下保持24小时,二级时效为人工时效,115℃~125℃温度下保温2.5~3.5小时。有效的将两者相结合起来,在保证产品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产品的塑性和韧性,特别是冲击韧性。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铝合金车轮热处理工艺,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在保证产品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产品的塑性和韧性,特别是冲击韧性。对于细辐条、要求轻重量车轮,能够大大提高其冲击性能,满足高要求汽车主机厂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90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