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立体饰品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7643.8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6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林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玉成 |
主分类号: | A44C27/00 | 分类号: | A44C2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林捷华 |
地址: | 351166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立体 饰品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立体饰品的生产方法,尤其适合生产大小花头的花样手镯、头饰和胸花等。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饰品的制造,一般采用失蜡熔模的方式,可满足小型戒指类产品的制作,也能做到表面图案纹理的清晰,但对于较大的产品而言,采用此种方式制造,液态金属流往往难以达到流道远端或者较薄之处,导致次品率上升,而且较大的蜡模,尤其在室温较高条件,易出现软化等缺陷,也给蜡树焊接和搭建等作业造成麻烦。如何解决现有工艺的缺陷,即成为本发明的研究对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将立体饰品分解成平面部件进行加工成型,而后模压成立体部件,再装配立体造型的金属立体饰品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属立体饰品的生产方法,包括饰品设计、分解平面部件、平面部件成型、立体成型、饰品装配和镀膜处理步骤,其特征在于:
一、饰品设计:指的是通过电脑设计完成的二维和三维饰品造型;
二、分解平面部件:上述设计的造型,分解成平面部件图;
三、平面部件成型:平面部件图通过激光雕刻,蚀雕,或者冷冲压成型之任一方式,加工获得平面部件;
四、立体成型:将上述制得的平面部件,通过钢模压制成具有凹凸造型的立体部件;
五、饰品装配:将上述制得的立体部件,按设计造型装配成立体饰品整体;
六、镀膜处理:上述制得的立体饰品整体,经表面清洁处理后,再在其表面镀上金或银金属,即制得成品。
所述饰品装配步骤,是指采用焊接,螺丝固定,或者焊接和螺丝固定配合之择一手段,将立体部件装配成立体饰品整体。
本发明具有构思新颖、工艺设计合理、电脑制版机动灵活、机械化生产精确度高、光泽度好、节省原材料、节约时间、美观大方、能成批量生产、图案纹理一致性好的特点;利用传统成熟的平面加工工艺,经立体模压装配成立体造型的金属饰品,为大型和复杂的金属立体饰品提供一条可行的加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金属立体饰品的生产方法,以批量生产牡丹花手镯为例,该手镯中部连体有一朵牡丹花,花瓣分大小不同的四层,每层自下而上逐层递减一瓣,为铜芯表面镀银而成,其制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饰品设计:通过电脑设计完成的二维和三维饰品造型;
第二步,分解平面部件:将牡丹花手镯分解成手镯主体和分开的四层花瓣,共计五张平面图,均为展开的平面图,包括有手镯主体和花瓣表面的图案纹理。
第三步,平面部件成型:以激光雕刻为例,将上述制得的平面图输出给激光雕刻机,由激光雕刻机直接在铜板材上雕刻出五种平面部件;雕刻包括表面浮雕和镂空雕。
第四步,立体成型:将上述制得的五种平面部件,通过各自对应的钢模压制成具有凹凸造型的立体部件;
第五步,饰品装配:将上述制得四层花瓣装配成一朵牡丹花,而后再焊接或者通过螺丝将牡丹花固定在手镯主体上,成立体饰品整体;
第六步,镀膜处理:上述制得的立体饰品整体,也即牡丹花手镯,经表面清洁处理后,再在其表面镀上金或银金属,即制得成品。这里的镀膜处理,可以选择电镀和化学镀。
上述第三步中,平面部件成型,也可以采用蚀雕,或者冷冲压成型;其中蚀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分解的平面部件图,输出制作菲林;第二步,涂上油漆,并将铜板移入烤箱烤干;第三步,通过晒版机把图案晒到铜板上;第四步,将铜板放入蚀雕机中蚀雕成型,蚀雕成四层花瓣和手镯主体,以及表面的图案纹理。
冷冲压成型:将分解的平面部件图,输出制作钢模,利用该钢模,直接将铜板冲剪出花瓣和手镯主体的造型和图案纹理。
上述工艺用以说明生产过程,除了制作四层花瓣手镯外,同理可生产五层、六层等多层花瓣,以及各种椭圆、长条造型的花瓣和花瓣纹理,或者加工胸花、头饰等产品,也可用以制作城市景观中的各种立体造型,克服传统失蜡熔模工艺无法加工大型复杂立体产品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玉成,未经林玉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76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太阳能充电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综合振动实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