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助燃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15082.8 | 申请日: | 201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5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冯恩娟;傅秀新;赵洪义;朱化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L9/10 | 分类号: | C10L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 地址: | 27603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助燃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助燃剂及其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煤助燃剂。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用煤大国,建国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5%左右,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仍将高达50%以上。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在我国能源利用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而目前使用燃煤助燃剂是提高煤炭燃烧效率的主要途径。
煤用催化助燃剂大致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以强氧化剂(如硝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为主,或辅以工业盐、MnO2、Fe2O3、糖、尿素、磷及硫化锑等,或辅以CaO、MgO、Na2O的固硫剂;第二类以各种金属氧化物及尾矿为主;第三类以低分子醇类为主;第四类以金属羧酸盐类为主,包括醋酸盐、草酸盐、琥珀酸盐、脂肪酸盐等有机酸盐。
第一类以强氧化剂为主原料的助燃剂,虽对降低了材料的燃点,对促进燃烧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所述速燃性强氧化剂稳定性差,受热后迅速分解、对燃烧体系作用间短,实际功效有限。同时,所述速然性强氧化剂属于易燃易爆材料,在加工、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第二类煤用助燃剂实质上侧重于金属离子的催化助燃作用,其产量大,由于选用的为一定粒度的固体矿物颗粒,须经干燥、分解、扩散过程才能发挥作用。由于燃烧是个快速反应,二价金属离子期望起的催化裂解反应是个慢速反应,必须经过吸附、络合、裂解、解析等过程,其作用不及时。如果选用不当,会导致催化助燃效率下降,废渣和飞灰量大,不环保。
第三类煤用助燃剂实质上仅相当于增加燃料的易挥发性,对燃料本身的燃烧促进作用不大。另外,考虑到助燃剂添加量大,对锅炉结焦和低负荷稳燃、减轻环境污染方面基本不起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使用用途。
第四类以金属羧酸盐类为主,由于金属羧酸盐的不稳定性,低的有机溶解度,在燃烧过程中容易成盐或氧化物失活。其催化机理与第二类煤用催化剂类似。效果也不是太理想。对于持续稳定高效燃烧、防止结渣与高温腐蚀的要求也比较难达到。
所以现有技术使用的燃煤助燃剂存在以下问题,1、不能保证催化剂在加工、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2、催化助燃效率低、环境污染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催化助燃效率高、安全环保的燃煤助燃剂。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煤助燃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分散剂5~10%;
渗透剂5~10%;
氧化剂35~50%;
催化剂35~50%;
乳化剂5~10%;
其中所述氧化剂为硝基苯酚和甲基叔丁基醚的混合物;所述催化剂为纳米级金属氧化物。
优选的,所述硝基苯酚和甲基叔丁基醚按质量比为1∶(1~3)。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
优选的,所述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烷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为纳米二氧化铈、纳米二氧化钛或纳米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铈、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铁按质量比为:(1~2)∶(2~4)∶(1~2),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EO摩尔数为5~10的乳化剂。
优选的,所述EO摩尔数为5~10的乳化剂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与硫化蓖麻油按质量比为(1~4)∶1得到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燃煤助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重量百分比计,将催化剂35~50%与分散剂5~10%混合,高速搅拌,得到催化剂溶液;
将所述催化剂溶液与所述乳化剂5~10%、氧化剂35~50%、渗透剂5~10%混合,剪切乳化,得到燃煤助燃剂;
其中所述氧化剂为硝基苯酚和甲基叔丁基醚的混合物;所述催化剂为纳米级金属氧化物。
优选的,所述硝基苯酚和甲基叔丁基醚按质量比为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宏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50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