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香荧光织物用整理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3778.7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征明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D06M23/12;D06M15/263;D06M15/5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织物 整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纺织物整理剂。
背景技术
在我国古代,人们采用对衣物进行薰香的方法使衣物上能够保留有好闻的香气,这个在《红楼梦》也就有相应的描述。在现代人们往往会通过喷洒香水以使衣物上有好闻的味道,但是这些要么很麻烦,要么很贵,而且效果都不够持久。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香型纺织物,但是当时采用的是喷香和薰香的方法,虽然比起古代有所改进,但是持香时间依旧非常短,产品仅见于极少量的带密封包装的手帕和袜子,而后发展到浸香技术,就是将织物浸泡于水溶性香型溶液中进行上香,同时使用黏合剂以便更好的和织物结合,但是持香时间仍然仅能维持一周左右,所以,该技术也未能使香型纺织品得到大的发展。直至微胶囊技术的出现,所谓微胶囊技术指的是利用高分子凝聚作用将芳香剂包容在高分子膜内形成的芳香胶囊。芳香胶囊的使用大大促进了香型织物的发展,但是目前的织物往往仅有单功能,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而且目前主要是通过浸渍法、喷洒法、印染法和纤维法等方法对织物进行功能扩展。浸渍、喷洒和印染这三种方法使用方便、成本低,可是效果往往不够持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处理方式效果不够持久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香荧光织物用整理剂,耐洗性大大提高,效果持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香荧光织物用整理剂,按质量百分比计组成为:
香味微胶囊 5~30,
荧光增白剂DCB 5~20,
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2~8,
聚硅氧烷 4~3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8,
水 余量。
所述的香味微胶囊为橙花精油和卵磷脂熔融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然后滴加水得到微乳液,超声波乳化30min后得到具有橙花香味的微胶囊。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胺丙基·二甲基2-羟丙磺内铵盐。
所述的助表面活性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
有益效果
1. 本发明的整理剂整理后织物的留香时间效果持久。
2. 且具有淡紫色荧光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加香荧光织物用整理剂,按质量百分比计组成为:
香味微胶囊 (盐城市沪正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5~30,
荧光增白剂DCB 5~20,
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2~8,
聚硅氧烷 4~3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8,
水 余量。
所述的香味微胶囊为橙花精油和卵磷脂熔融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然后滴加水得到微乳液,超声波乳化30min后得到具有橙花香味的微胶囊。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胺丙基·二甲基2-羟丙磺内铵盐。
所述的助表面活性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
实施例1
一种加香荧光织物用整理剂,按质量百分比计组成为:
香味微胶囊 5,
荧光增白剂DCB 5,
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2,
聚硅氧烷 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
水 余量。
所述的香味微胶囊为橙花精油和卵磷脂熔融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然后滴加水得到微乳液,超声波乳化30min后得到具有橙花香味的微胶囊。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胺丙基·二甲基2-羟丙磺内铵盐。
所述的助表面活性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
实施例2
一种加香荧光织物用整理剂,按质量百分比计组成为:
香味微胶囊 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征明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征明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37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氧化钛反蛋白石结构有序大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推挤取料式储料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