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直接转向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12883.9 | 申请日: | 2011-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9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林松福;刘正立;许秋枰;李志轩;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诠电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金利琴 |
| 地址: | 20161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直接 转向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光信号通过光纤直接转向连接器。
背景技术
鉴于目前大型集成化电子设备,广泛采用了平面贴片的自动化生产技术,用于光电转换的光收发器的信号方向均垂直于PCB印刷板上。因而,需要一种光信号的转向结构,实现这种垂直信号和水平信号之间的相互耦合。
光纤是用于光信号传输的主要介质。但由于光纤中光信号传输需满足光纤全反射定律,且主要为玻璃纤维材质,抗弯曲性能差,在弯曲半径过小时,易造成光纤折断或破坏其光线全反射的传输条件,影响性能。这种光纤弯曲转向结构的小型化难题,成为光纤传输模式在客户终端迟迟不能替代速度相对较慢的电信号传输模式的原因之一。
目前传统的光纤转向连接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生产加工困难,市面产品种类稀少。要么采用特殊光学材料制成的透镜组或光波导的转向方案,但其加工工艺极其复杂,不具备量产特性,价格高昂;要么采用组合式的转向结构,但该种结构由于组配误差的叠加,导致组合精度较低,光信号的对接损耗严重,且组合体的体积大,不便于电路集成和小型化封装,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便携式产品的需要。故传统的转向产品,均不能满足消费性电子市场的需要,且价格居高不下,无法适合普通消费群体。另外,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40499.3,公开了一种光纤转向方法及转向器件,应用到该方法中的光纤包括入射光纤和出射光纤,入射光纤端部设有第一斜面,其斜面与光纤轴向的夹角为Α,出射光纤的端部设有第二斜面,其斜角为Β,入射光纤内的光经第一斜面反射后入射至出射光纤中,再经第二斜面反射,形成沿出射光纤轴向传播的出射光。利用该发明虽然可以实现任意场合的光纤转向或弯折,但是,由于采用几个斜面的反射来实现光纤转向,使得光纤在耦合过程中效率低,损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光纤直接转向连接器,该连接器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并可达到如下目的:
1. 将光信号实现90o的偏转,使输入和输出光纤的垂直和水平的信号实现相互转换;
2. 传输速率高,可达5G bps以上;
3. 传输距离长,可达100米以上;
4. 结构简单小巧,可实现于微型封装,便于携带;
5. 成本低廉,生产便捷,可靠性好,便于大量上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光纤直接转向连接器,包括一个光纤转向连接器、一个基座、数根具备抗弯曲特性的光纤,光纤转向连接器与基座定位连接,光纤转向连接器为一体式结构,其后端设有一个呈90o 角的圆弧,圆弧上开有数根光纤引导槽,圆弧底部具有若干个信号传输窗口,基座对应于光纤转向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窗口处,分别集成有微型光源和微型光接收器,并预留与外界电路连接的金属引脚;光纤通过光纤引导槽实现90o转向后,穿出底部信号传输窗口与下方的基座上集成的微型光源和微型光信号接收器直接耦合。
光纤转向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窗口两边各有一凸起的台阶,用于对穿出的光纤端面进行限位和保护。
光纤转向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窗口两旁的凸起的台阶上开有主定位孔,且主定位孔与信号传输窗口中心连线重合,并以之为定位基准线,与基座上的微型光源和微型光接收器耦合定位连接。
光纤转向连接器上面还开有固定光纤的注胶槽。
基座上与光纤转向连接器的主定位孔相配合处设有定位插销,并通过定位插销与光纤转向连接器实现对接与定位。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设计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采取光纤直接转向的耦合方式,解决了水平和垂直光信号的物理转换结构小型化的难题,使得产品可封装在微小体积的便携设备中。
(2) 设计结构简单,完全省去了传统设计的透镜组、全反射棱镜组或光波导,降低了由多层界面耦合所导致的信号损失,提升了传输产品的性能与可靠度。
(3) 由于未使用任何的透镜组、全反射棱镜组或光波导,故避免了对连接器材料的光学特性依赖,便于衍生产品开发与降低材料成本。
(4) 一体式的转向结构,零件成型容易,生产工艺简便,适合批量化生产,以大量降低生产成本。
(5) 本发明涵盖范围广泛,可用于光通信领域各种线路的架设和桥接。即可满足数据中心对传输线路高速可靠的要求,又可满足民用消费性电子对长距离、低功耗和价格低廉的连接设备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诠电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诠电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28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