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2718.3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8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周成;赵梓岑;严维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F3/03 | 分类号: | C23F3/03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制品 化学抛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抛光液,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黄烟环保型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制品的化学抛光是铝及其合金浸入化学溶液中,使产品外观达到光亮、洁净、平整的抛光处理过程。化学抛光使铝材表面平整光滑,能除去铝材表面较轻微的模具痕迹和擦划伤条纹,除去机械抛光中可能生成的摩擦条纹、热变形层、氧化膜层等,使粗糙的表面趋于光滑,同时可提高铝材表面的镜面反射性能,提高光亮度。
传统的“三酸”工艺,即磷酸-硫酸-硝酸所组成的三元酸化学抛光槽液,在铝材的化学抛光中应用得比较普遍。但是因为硝酸的存在,抛光过程中有大量的黄烟(即氮氧化物)出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一些无黄烟化学抛光多采用“磷酸+硫酸+添加剂”的方法,但是从总的情况来看,无黄烟化学抛光的应用还非常有限,除了生产企业环保意识不够,不愿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外,无黄烟抛光的抛光质量不过关是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抛光亮度(反射率)不够,不能达到传统三酸抛光的亮度和生产要求。因此,无黄烟化学抛光工艺在应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陈祖秋.国内铝制品无黄烟化学抛光工艺的研究现状[J].材料保护,1999,32(4):23-2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液中不含硝酸,抛光过程中无黄烟释放,可避免氮氧化物造成大气污染的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的使用方法。
所述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的原料组成为:
硫酸 166~250mL/L;
磷酸 348~418mL/L;
柠檬酸 40~100g/L;
氨基磺酸 4~10g/L;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0.3~0.4mL/L;
乙酸铜 0.1~0.3g/L;
氧化镁 0.1~0.3g/L;
过硼酸钠 4.5~9g/L;
余量为水。
所述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可为98%,所述磷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可为85%。
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选用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OP-10乳化剂等中的一种。
所述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按所述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的原料组成,将硫酸、磷酸、柠檬酸、氨基磺酸、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乙酸铜、氧化镁、过硼酸钠和水混合,定容至1L,即得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
所述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的使用方法为:
1)将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加热至105~125℃;
2)将干燥洁净的待抛光的铝制品浸入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中,处理50~120s后取出;
3)将取出的铝制品浸入稀硝酸中出光25~120s,清洗。
所述铝制品化学抛光液抛光效果用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光泽度这两个指标进行评价,并对其表面进行微观形貌检测,具体方法如下:
1)表面粗糙度。按照GB/T3505-2000中的规定进行检测,选用评定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作为表面粗糙度的评价指标。Ra值由北京时代之峰科技有限公司的TR200手持式粗糙度仪直接测得。
2)表面光泽度。通过考察铝制品的表面反射率(R%)来反映样品的表面光泽度。表面反射率由Varian Cary 50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的镜面反射模式测得。测定时,以标准光学镜面的表面反射率作为基准,即认定其表面反射率为100%,然后以此来考察铝制品的表面反射率。
3)微观形貌检测。抛光后的铝制品的表面微观形貌由荷兰Philips-FEI公司的XL 30ESEM-TMP环境扫描电镜(铝合金样品)和德国LEO公司的1530场发射高分辩扫描电镜(纯铝锭样品)检测。
与传统“三酸”工艺比较,本发明所述两酸铝制品化学抛光液中不含硝酸,抛光过程中无黄烟释放,可避免氮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抛光效果佳,平整度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处理前的99.99%纯铝锭的表面SEM图。在图1中,标尺为10μm。
图2为经过本发明所述的改良型铝制品化学抛光处理后的99.99%纯铝锭的表面SEM图。在图2中,标尺为10μm。
图3为处理前的6063铝合金的表面SEM图。在图3中,标尺为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27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送纸的打印机
- 下一篇:包装用聚烯烃薄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