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LED光源控制黄瓜幼苗徒长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2043.2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8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吴震;明村豪;蒋芳玲;徐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led 光源 控制 黄瓜 幼苗 徒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LED光源控制黄瓜幼苗徒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瓜是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也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蔬菜。我国瓜类蔬菜主要采用育苗移栽。设施育苗过程中,冬春季节覆盖材料及灰尘等遮光因素会使设施内光照不足,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若遇到连续阴雨天,温室、大棚内光照不足现象更加严重。夏季育苗过程中,为降低温度,常采用遮阳网覆盖,也易导致弱光逆境。黄瓜是喜光作物,长期生长在弱光逆境中会导致幼苗徒长。徒长使黄瓜营养生长不良,花芽分化迟缓,花芽质量差,落花落果严重,果实成熟期延迟,最终影响到产量和品质。因此,克服瓜类蔬菜育苗的徒长问题,是提高秧苗质量,进而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关键技术和有效途径之一。
传统育苗技术大多采用控水育苗和使用生长抑制剂控制秧苗徒长,但操作不当易造成僵苗,且效果不稳定,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光照是影响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光强、光周期和光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光合作用以及物质代谢均有调控作用。利用光调控技术来培育壮苗是一项环保的新方法。目前,在设施育苗中使用的人工光源有普通白炽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等,这些光源大多由于光谱较宽、发热量大、能耗高,使其不适宜作为高密度工厂化育苗的最适光源。
LED灯具有光质纯、光谱较窄、结构紧凑、安全环保等特点,属于冷光源,光照发热少,可以置于离植物很近的地方而不会把植物烧伤,光的利用率很高,可用于多层栽培的立体组合系统。植物一般能感受到的光的波长范围在280~800nm之间,但对光的吸收并不是全波段的,其中以波长为400~520nm的蓝光和波长为610~720nm的红光最容易被光合色素吸收,光和效率最高。因此采用红蓝复合LED等可控制植物的徒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LED光源控制黄瓜幼苗徒长的方法,可有效控制黄瓜幼苗在弱光环境中引起的徒长现象,提高幼苗质量。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利用LED光源控制黄瓜幼苗徒长的方法采用:当幼苗子叶出土时采用LED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补光时间为每天8~16h,补光强度为90~240μmol·m-2·s-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补光时间为每天12h,所述补光强度为180μmol·m-2·s-1。
本发明主要针对黄瓜有可能在弱光环境中引起徒长,但在自然光下仍可采用90μmol·m-2·s-1的LED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
当幼苗长至定植苗龄时,一般经28天左右的培养长出3叶1心时,停止补光。但在后续生长期中的阴雨天仍可进行补光以提高黄瓜苗木的品质。
所述LED植物生长灯为4~8盏红蓝LED植物生长灯。
所述LED植物生长灯设于离黄瓜幼苗冠层20cm高的支架上,所述支架可以调节高度。随着幼苗的生长,将支架的高度柔性调节,并维持光通量密度的一致性。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利用LED光源控制黄瓜幼苗徒长的方法克服传统控水育苗和使用生长抑制剂调控幼苗徒长的缺陷,采用可控制植物徒长的红蓝LED光源效果显著,安全环保,且LED灯的使用寿命长,经济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试验例中不同组别黄瓜幼苗生长情况的实物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采用容器育苗,将黄瓜种子催芽后播种于72或50孔的穴盘中,育苗基质采用蛭石、草炭、珍珠岩依次按2∶1∶1体积比进行配制,按常规方法进行苗期管理,浇施平衡营养液提供相应养分,将LED植物生长灯设于离黄瓜幼苗冠层20cm高的支架上,所述支架可以调节高度。随着幼苗的生长,将支架的高度柔性调节,并维持光通量密度的一致性。
当幼苗子叶出土时采用4盏红蓝LED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其中补光时间为每天12h,补光强度为90μmol·m-2·s-1。当幼苗长至3叶1心时,停止补光。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2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多模式生产综合体
- 下一篇:多部件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