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电子系统以及用于监视电池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9067.2 | 申请日: | 200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0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比尔·丹森;詹姆斯·凯因;肖邦-米哈依·庞贝斯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凹凸科技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杨勇;郑建晖 |
地址: | 英属开***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电子 系统 以及 用于 监视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12月3日、名称为“带有嵌入式电池单元监控器的电池组/系统以及方法”的第200710194768.7号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电池组、电子系统以及用于监视电池组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为这些电子设备提供能量。然而,当电池处于充电或放电的过程中,电池的温度会随之升高。当放热反应变为自激式放热时,锂离子电池,特别是钴阴极化学类型的电池会达到一个临界温度(例如,在摄氏135度到摄氏145度之间)。过高的温度将会使电池的性能恶化。
在传统电子设备中,可以采用单个热敏电阻以监控电池组的温度。然而,当电池单元离热敏电阻的电池单元较远时,热敏电阻便无法快速地反映该电池单元出现的温度过高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电子系统以及用于监视电池组的方法,能够提高对电池单元的监控精度,并且针对电池单元出现的异常状况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
电池单元;及
嵌入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监控器,用于监视所述电池单元;
所述电池单元监控器包括:
感应电路,用于侦测所述电池单元的预定状况,根据所述预定状况产生侦测信号;及
传送器,接收所述侦测信号,并根据所述侦测信号产生告警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系统,该电子系统包括:
负载;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池组,该电池组耦合至所述负载,用于为所述负载供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监视电池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采用电池单元监控器监视所述电池组中的电池单元的预定状况,根据所述预定状况产生侦测信号;
根据所述侦测信号产生告警信号;
通过利用耦合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接收器侦测所述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交流电压来接收所述告警信号,并根据所述告警信号产生驱动信号;及
根据所述驱动信号产生开关信号,其中,所述开关信号触发对所述电池组的保护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在电池组的每个电池单元中嵌入电池单元监控器,单独监视相应的电池单元。电池单元监控器一旦在相应电池单元中侦测到异常状况,即可告知电池组出现异常状况。因此,可以提高电池单元监控器的精确度并且针对异常状况可以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带有嵌入式电池单元监控器的电池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2A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带有嵌入式电池单元监控器的电池单元的电路图;
图2B所示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带有嵌入式电池单元监控器的电池单元的电路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嵌入式电池单元监控器的晶元剖面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嵌入式电池单元监控器的晶元剖面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嵌入式电池单元监控器的晶元;
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由电池系统执行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嵌入式电池单元监控器的电池组/系统。由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是为了举例目的,为简明起见,本发明中通常应包括的一些子组件和/或外围组件在此处将省略说明。在描述与本发明最佳实施例时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以求清晰。然而,本发明的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所用的术语和所指的实施例。显然,每项内容都包含了以类似方式执行的所有等同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凹凸科技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凹凸科技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90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逆变器装置及电动车辆
- 下一篇:混合动力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