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来水净化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08662.4 | 申请日: | 2011-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6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军;麻琦明;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弗乐卡电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来 水净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来水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受环境和技术的制约,我国管道自来水质量存在污染是不争的事实,一是管道指标较差、浊度高,嗅味大、二是有机污染物较高,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净化商品的最大市场。我国市场上用于消费者日常使用的水净化商品仅限于饮用范畴,包括各类净水器、纯水机、桶装饮用水喝管道纯净水,由于自来水的质量不高,都面临使用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因素。
而现在人们使用的过滤装置一般都净化不彻底,脏物沉积在净水器内,天长日久,堵塞净水器,减少了水流量,减短了净化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吸附介质不容易更换,给人们的日常饮水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现有技术中的直饮水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技术方法:一种是超滤膜过滤,一种是活性炭过滤。超滤膜过滤技术对水体进行分子级别的物质分离,在将细菌、病毒、各类胶体污染物滤除之后,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深度净化,但由于超滤膜分离是一种物理渗透的过程,处理后水中仍会有直径小于10纳米小分子物质存在,其水质特点使得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一种物理式的筛选净化;椰壳活性炭特有的银离子Ag+,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降解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化水的目的可以理解为一种化学式的净化。但二者都有一些实用性缺陷,超滤膜净化过的饮用水口感生涩,如要是因为有一些有机物通过了超滤膜,而活性炭过滤技术者由于净化能力所限,普通家庭实用需要每月更换一次滤芯,来保证过滤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自来水净化方法,能够直接饮用自来水,无污染,有效改善口感,可以有效延长活性炭过滤装置的使用周期,大大方便了使用和维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自来水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一级净化器对水体进行初期过滤;
然后使用二级过滤装置进行后置过滤;
所述的一级净化器为超滤膜净水装置,所述的二级过滤装置为活性炭过滤装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超滤膜净水装置和活性炭过滤装置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超滤膜净水装置中超滤膜的渗透孔径为10纳米。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活性炭过滤装置包括阴离子椰壳活性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自来水净化方法,首先超滤膜净水装置对水中大部分细菌,病毒及各类胶体污染物进行第一次过滤,这样既能过滤掉大部分细菌等有害物质,又能保留水中的钾、镁、钙等有益矿物质,然后通过活性炭过滤装置,进行深度净化,能够直接饮用自来水,无污染,并有效改善口感。而且由于超滤膜净水装置可以进行冲洗方式维护,而通过活性炭过滤装置的水是经过超滤膜净水装置过滤过的水,杂质已经大大减少,这样可以有效延长活性炭过滤装置的使用周期,大大方便了使用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来水净化方法一较佳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自来水净化方法一较佳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该自来水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一级净化器对水体进行初期过滤;
然后使用二级过滤装置进行后置过滤;
上述中的一级净化器为超滤膜净水装置,二级过滤装置为活性炭过滤装置。其中,超滤膜净水装置和活性炭过滤装置相连接。
本发明中的超滤膜净水装置中超滤膜的渗透孔径为10纳米,活性炭过滤装置包括阴离子椰壳活性炭。水体首先进入渗透孔径为10纳米的超滤膜净水装置,通过超滤膜渗透过滤将水中主要杂质,直径大于10纳米的杂质被有效隔离,通过超滤膜净水装置的水中就只含有水分子,有益矿物质成分及直径小于10纳米的杂质及细菌,然后通过活性炭过滤装置降解吸附直径小于10纳米的细菌等杂质,从而达到既完成水体净化又保留水体中的有益成分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弗乐卡电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弗乐卡电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86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