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08479.4 | 申请日: | 2011-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7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倪守高;高扬;朱伟;张国刚;王俊泽;凌嘉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赵臻淞 |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清淤 淤泥 固化 处置 一体化 工艺 | ||
1.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处理步骤如下:
第一步:获取水底淤泥;
第二步:采用过滤筛对淤泥进行预处理,将其中的大固体垃圾分离出来,剩余的含泥污水进入下一节处理单元;
第三步:将上一节处理后得到的含泥污水通入减量浓缩池,并在减量浓缩池的入口处添加絮凝剂A,将经过减量浓缩池处理后得到浓缩泥浆进入下一节处理单元;
第四步:将上一节处理后得到的浓缩泥浆运入卧式离心机,并在离心机的入口处添加絮凝剂B,进行浓缩泥浆的离心脱水;
第五步:将上一节处理后得到的脱水泥饼运入固化设备,添加固化剂,得到固化淤泥;将上一节处理后得到的污水通入调节池,并在调节池入口处添加絮凝剂C,从调节池中排出的污水进入净化塔,并在净化塔的入口处添加絮凝剂D;
第六步:将上一节处理后从净化塔得到的净化液部分回流利用;将上一节处理后得到的浓缩泥浆回流至减量浓缩池进行再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步获取水底淤泥采用生态清淤射流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量浓缩池沿池长方向串联2~10个储泥斗,每个储泥斗中部设置吸泥管,吸泥管底部设置搅拌装置;含泥污水进入减量浓缩池后絮凝沉淀,沉积于储泥斗中的浓缩泥浆被吸泥管吸取后排放至下一节处理单元,位于池体污泥浓缩区上部的清液则从减量浓缩池尾部的出水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A为聚合氯化铝(PAC),添加量为100~150pp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B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添加量为50~100pp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C为聚合氯化铝(PAC),添加量为25~45pp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D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添加量为1~3pp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五步中所述固化剂包括硅酸盐水泥、改性粉煤灰、细砂、硫酸钙;所述改性粉煤灰的质量为硅酸盐水泥质量的5~7%;所述细砂的粒径为0.63~1.25mm,质量为硅酸盐水泥质量的1~3%;所述硫酸钙的质量为硅酸盐水泥质量的0.6~1.4%;所述改性粉煤灰的制备方法为:将粉煤灰在280~320℃下焙烧40~70分钟,取出冷却,密封保存备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五步中所述固化剂的使用量为脱水泥饼质量的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847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唾液除沫定量收集器
- 下一篇:一种自适应的心电图机电极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