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抗拉力双重防水防腐电力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6611.8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2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吕松林;张宣东;张黎辉;王晓华;朱华波;谢苏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达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8 | 分类号: | H01B7/28;H01B7/18;H01B7/32;H01B9/02;H01B11/2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425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拉力 双重 防水 防腐 电力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缆,特别是一种具有抗拉力、自我诊断和具有数据通讯的智能型抗拉力双重防水防腐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地面下沉,地下结构破坏,使福岛核电站1~4号机组损坏,同时由于电缆发生故障使里面的冷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导致发生核泄漏事故。由此可见,提高防水电缆的抗拉力、防水防腐性能来抵抗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假如电缆具有一定的自我诊断能力,能及时发现发生故障的地方,就能更快更好的进行修复和补救措施。
一般的防水电缆都是考虑电缆的防水或阻水功能,使之趋于完善或改变防水的材料和方法以达到增强电缆防水能力的目的,很少考虑到防水电缆除了防水是其主要性能之外,是否能抵抗一定地质灾害,是否在安装或传输电信号的过程中电缆发生故障或受到破坏时能及时快速地发现以及自我诊断,还有是否能让电缆在传输电信号时也能传输光信号,也就是传输信息,具有一定的通信作用。智能化、多功能型的电缆是未来电缆的发展趋势,也和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推行的建设智能电网的政策方针相吻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在防水电缆对智能化、多功能化考虑较少,且对抗拉强度和抵抗一定地质灾害考虑的不足,提出一种智能型抗拉力双重防水防腐电力电缆,它不仅具有多重的防水功能,抗拉强度增强并能抵抗一定地质灾害的破坏;同时还使通常的防水电缆具有了自我诊断和传输信息的功能。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型抗拉力双重防水防腐电力电缆,其包括若干缆芯,以及依次设置在缆芯外的内防水填充层,以及金属丝铠装层或者碳纤维复合丝和外防水层。在电缆的外护层中设置金属丝铠装或者碳纤维复合丝能加强电缆的抗拉强度和抵抗一定地质灾害的破坏。
在金属丝铠装层或者碳纤维复合丝中间均匀设置光单元并内置若干根光纤,其作用在于:一是能对电缆内部及表层起到一定的监控作用,使电缆具有自我诊断的能力,例如当里面电缆某处将要发生故障短路时,光纤能及时感应此处的温度并传输到检测设备中,便于及时、迅速的进行诊断和修复;二是光纤同时能传输信息,起到数据通信的作用。
缆芯的结构为: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半导电阻水带,金属阻水套和半导电带。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电缆的防水防腐性能,在电缆的绝缘屏蔽层和半导电带之间有半导电阻水带和金属阻水套,在护套的铠装层内外又分别有内防水层和外防腐防水层,多重防水,使电缆的防水性能非常优越,防水效果非常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单缆芯的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多缆芯的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为智能型抗拉力双重防水防腐电力电缆,其结构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导体1,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绝缘屏蔽层4,半导电阻水带5,金属阻水套6,半导电带7,内防水填充层8,金属丝铠装层或者碳纤维复合丝9,光单元(内置若干根光纤)10,外防水层11。其中金属丝铠装层或者碳纤维复合丝中加入均匀排列的6根光单元,其中每根光单元里的光纤芯数宜为1、2、4、6、12、18、20、24、30、36、48、60、72、84或96芯,也可以是用户要求的其他芯数。
图2为智能型抗拉力双重防水防腐三芯电力电缆,其结构组成与单缆芯结构相似。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达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达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66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