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式表面粘合扣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6503.0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郑诚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00 | 分类号: | F16B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闻卿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表面 粘合 | ||
1.一种机械式表面粘合扣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洞构件,其包括多个形成于其内的圆形卡合洞,这些卡合洞以一排列模式予以安排使得每一卡合洞的洞口都和相邻的卡合洞的洞口实质地相邻接,其中每一卡合洞具有一洞口部分、一缩颈部及一洞室且该洞口部分为一从洞口朝向该缩颈部倾斜的漏斗状斜面,且从洞口至缩颈部的深度为H,卡合洞的洞口处的直径(D)大于缩颈部的直径(d),即D>d;及
钩构件,其包括一底材及多个形成在该底材的一表面上的扣钩,这些扣钩以对应于卡合洞的排列模式的方式予以设置,其中每一扣钩具有一与底材相连的扣钩柄及一形成在扣钩柄末端的扣钩头,该扣钩头具有一宽度(W),其大于该扣钩柄与扣钩头相连接处的宽度(W1),且该扣钩柄从该底材的表面到与扣钩头连接处的高度为H1,
其中,
卡合洞的数量(N)大于或等于扣钩的数量(N1),即N≥N1;
扣钩头的宽度(W)小于或等于卡合洞洞口的直径(D),但大于缩颈部分的直径(d),即d<W≤D;及
扣钩柄的高度(H1)与卡合洞从洞口至缩颈部的深度(H)大致相等,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表面粘合扣具,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扣钩之间的距离(L1)是两相邻卡合洞中心之间的距离(L)的整数倍,即,L1=nL,其中n为非0的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式表面粘合扣具,其特征在于这些卡合洞排列成一矩阵且以每一卡合洞与同一行及同一列的其它卡合洞皆彼此对齐的排列模式加以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表面粘合扣具,其特征在于这些卡合洞被排列成多行且相邻两行中的卡合洞以错位排列方式设置。
5.一种机械式表面粘合扣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钩构件,其包括一第一底材及多个形成在底材的一表面上的第一圆柱形扣钩件,每一第一扣钩件具有一直径D1且在第一扣钩件的大致一半高度处形成有一第一钩合凸缘其具有一大于该第一扣钩件直径D1的直径D2,其中这些第一扣钩件被设置成每四个相邻的第一扣钩件之间界定出一钩合空间;
第二钩构件,其具有一底材及多个形成在底材的一表面上的第二圆柱形扣钩件,其中每一第二扣钩件具有与第一扣钩件相同的直径且在第二扣钩件的大致一半高度处形成有与第一钩合凸缘相同直径的第一钩合凸缘,且每四个相邻的第二扣钩件之间亦界定出一钩合空间,
其中,界定该钩合空间的四个扣钩件中任两个对角相对的扣钩件的钩合凸缘之间的距离D3大于单一扣钩件的直径D1,但小于该扣钩件的钩合凸缘的直径D2,即D1<D3<D2,使得当第一钩构件与第二钩构件相粘合时,第一钩构件的第一扣钩件可卡入第二钩构件的钩合空间中且第二钩构件的第二扣钩件可卡入第一钩构件的钩合空间中,并经由第一扣钩件的钩合凸缘与第二扣钩件的钩合凸缘彼此啮合来达到紧密粘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式表面粘合扣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钩件及该第二扣钩件是直筒形的圆柱形扣钩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式表面粘合扣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钩件及该第二扣钩件是底宽上窄的锥形圆柱形扣钩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65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羟基化亚麻油
- 下一篇: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