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洞式鱼道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05318.X | 申请日: | 2011-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林功政;林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升 |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门洞 鱼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洞式鱼道,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人类为了获取水能在河道上筑坝建电站,阻断了鱼类洄游产卵的通道。使许多自然生长的鱼类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为了挽救这些鱼类,人们想方设法不惜成本,建造了各种供鱼类溯河洄游过坝的人工水道(也称鱼道)。
有报道伊泰普水电站的鱼类通过设施(俗称“鱼道”)全长10公里,其中自然“鱼道”6公里,人工修建的“鱼道”4公里,建成于2002年年底,耗资1200万美元。该鱼道鱼儿在游过6公里长的“好景”河河段后,开始进入阶梯式人工水渠,水渠底部呈梯级槽形,又称“鱼梯”。这段水渠宽8至10米,深1.2至1.5米,中间被4个人工湖截断,为的是让鱼儿能得到休息,并且减少施工的难度。
有报道海淀区投资6900万修建的上庄新闸正式启用,工程专门设计一条长达158.88米的鱼道,被称为北京乃至北方地区第一条鱼道。
近代的鱼道多是一条长的斜坡式或阶梯式的水槽,槽中设置了一系列消能阻板或设有过鱼孔的隔板;由于鱼道的坡度、阶梯的高度、鱼道中水流的流态等技术指标,与过坝鱼类的生态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大多数鱼道运行不成功。因为他不仅受限于资金,也受限于自然环境和技术;为此新安江电站水库(千岛湖),采用了人工繁殖育苗投放的方式,每年都要往湖里投放大量的鱼苗。
中华鲟主要的产卵场地可以上溯到金沙江,七八十年代葛洲坝修建的时候,取消了为中华鲟设计的鱼道,据说狠省了一笔工程费,原因是当时的研究认为鱼道效果不会好,葛洲坝设计了船闸但建成后,监测可以过坝上溯的亲鱼几乎就没有了。
三峡大坝在葛洲坝上游,自然就没有修鱼道了,目前中华鲟主要就是人工繁殖放流,和天然坝下产卵两个途径,在葛洲坝以下的长江还设了保护区,但是据说效果不大好。虽然葛洲坝和三峡大坝都设计了船闸,可以有很少的鱼通过船闸进入上游,但是数量肯定很少,对繁殖的作用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洞式鱼道,有效解决了目前鱼道运行效果差,工程投资庞大,需要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积,鱼道运行还受上游水位的限制,水能损失大等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门洞式鱼道,包括位于坝体内的水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低水位侧的坝体内设有可启闭的1号门,所述水流通道高水位侧的坝体内设有可启闭的2号门,所述2号门上设有若干个诱导注水孔。
所述1号门与2号门之间形成的洞室经洞室旁通阀与坝体低水位侧相连,所述1号门与2号门之间形成的洞室经洞室注水调节阀与坝体高水位侧相连。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各种鱼道运行效果差的问题,其投资小,不另占土地面积,水能消耗少,运行不受坝上水位的限制,鱼类洄游畅通,可使许多自然生长的鱼类顺畅地过坝繁衍生息,使水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也使水利水电工程与自然和谐共存得到落实,其效益具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状态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状态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状态一结构示意图,其中1号门-1,2号门-2,3号门-3,一洞室-4,二洞室-5,气窗-6。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状态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状态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一种门洞式鱼道,包括位于坝体(1)内的水流通道(1-1),所述水流通道低水位侧的坝体内设有可启闭的1号门(2),所述水流通道高水位侧的坝体内设有可启闭的2号门(3),所述2号门(3)上设有若干诱导注水孔(5)。
上述1号门(2)与2号门(3)形成的洞室(6)经洞室旁通阀(10)与坝体低水位侧相连,所述1号门(2)与2号门(3)形成的洞室(6)还经洞室注水调节阀(11)与坝体高水位侧相连。
上述1号门(2)和2号门(3)均铰接在坝体(1)内。
上述1号门(2)的外侧还设有坝下闸门(7),所述2号门(3)的外侧还设有坝上闸门(4)。
上述坝上闸门(4)外还设有用以阻隔有害漂流物的拦污栅(8)。
上述水流通道(1-1)内的1号门(2)和2号门(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以阻隔1号门和2号门过度旋转的阻隔块(9)。
结合上述结构特点,参照图2和图3,本发明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升,未经林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53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