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Pv4/IPv6转换网关以及转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4906.1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5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毛玉明;李龙江;吕浩;刘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L12/66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pv4 ipv6 转换 网关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Pv4/IPv6的转换网关以及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TCP/IP协议族是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由于IPv4协议的固有局限性以及全球IPv4地址资源的短缺,人们设想将IPv4向IPv6迁移。在解决地址短缺问题的同时,IPv6的引进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改善了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网络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并且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的实现了多播功能。然而,IPv4向IPv6的迁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IPv4与IPv6将要在一段时间内共存。然而,在网络通信中为了维护一个Internet,IPv4到IPv6的转换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量研究表明,要寻找到适合任何环境下的IPv4到IPv6的转换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通过一些研究提出了运用NAT技术来支持IPv4到IPv6的转换。但是SIIT要求使用转化器的IPv6节点,在它与IPv4节点通信时,必须要有由IPv4转换的IPv6地址,但是路由协议需要额外地支持IPv4转换地址,因而增加了实现的难度。Dual Stack(RFC 2893 obsolete RFC1933)解决方法是在每个客户机与服务器上安装双协议栈,虽然它无需状态信息,但是它增加了整个网络的复杂程度,且由于使用的是双协议栈,就必须对每台主机赋给两个地址(一个IPv4,一个IPv6),对于现今IPv4地址缺乏的状况也没有起缓解的作用。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转换方法需要对每个连接都保持大量的转换状态,这样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操作的复杂性;RFC6144/RFC6052描述了一种IPv4/IPv6的地址转换机制,但IPv6地址只能取嵌入IPv4地址的形式,不能用于任意单播IPv6地址的情形,限制了IPv6部署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IPv4到IPv6的转换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IPv4/IPv6转换网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IPv4/IPv6转换网关,包括:调度模块、收发数据包模块、IPv4/IPv6地址映射模块、地址转换模块和协议转换模块,其中,
调度模块,用于调度处理所述转换网关的各个模块;
收发数据包模块,用于实现数据包的收发转换;
IPv4/IPv6地址映射模块,用于根据网络中服务器地址数量的大小确定地址映射表,记录IPv4地址与IPv6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地址转换模块,用于实现IPv4地址与IPv6地址之间的相互转换,具体为:当实现IPv4到IPv6的转换时,报文的目的地址是按照预设的地址映射表转换,源地址则是通过增加96位前缀转换的;当实现IPv6到IPv4的转换时,报文的源地址是按照预设的地址映射表转换,目的地址则是通过增加96位前缀转换的。
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实现IPv4协议与IPv6协议间的相互转换。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提出了一种IPv4/IPv6转换方法,首先IPv4/IPv6转换网关判断收到的数据帧是IPv4数据帧还是IPv6数据帧,然后再检查目的地址,如果该帧目的地址不是IPv6服务器的IPv4保留地址或者IPv6中的IPv4保留地址,则将该帧直接转发或者丢弃;如果收到的是IPv4帧且其目的地址是IPv6服务器的IPv4保留地址,则对该帧进行IPv4到IPv6的转换,即按照预设的地址映射表将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转换,并将源地址增加96位前缀,进而更改帧头部,计算校验和,然后封包转发到IPv6网络中去;如果收到的是IPv6帧且其目的地址是IPv4地址在IPv6中的保留地址,则对该帧进行IPv6到IPv4的转换,即按照预设的地址映射表将报文的源地址进行转换,并将目的地址则增加96位前缀,进而更改帧头部,计算校验,然后封包转发到IPv4网络中去,所述地址映射表具体为根据网络中服务器地址数量的大小记录IPv4地址与IPv6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4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