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楼消防自救型快速逃生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4903.8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6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忆萍;刘洋;陈霜洁;余涌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忆萍 |
主分类号: | A62B1/20 | 分类号: | A62B1/20;E04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楼 消防 自救 快速 逃生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高楼自救型快速逃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楼内设置环状救生通道,环状救生通道从顶楼一直下垂到一楼,在环状救生通道的底部设有封闭门,在每一层都设有开启门;再在高层建筑的各层都设有可以载人的活塞式下滑装置,可以载人的活塞式下滑装置可以安装到环状救生通道中,活塞式下滑装置在环状救生通道中与环状救生通道的侧壁密封配合,形成类似活塞的装置,利用应用活塞移动会由内部空气产生阻尼的原理,让载人的活塞式下滑装置在环状救生通道中缓慢下滑,到达环状救生通道底部后,打开封闭门即可成功逃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自救型快速逃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活塞式下滑装置设置直通减压阀,在活塞式下滑装置下滑的过程中,通过调整环状结构中直通减压阀,可以调整环状救生通道的阻力大小,使人随活塞式下滑装置安全地降落至地面。
3.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高楼自救型快速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高层建筑中,设置有环状救生通道,环状救生通道从顶楼一直下垂到一楼,在环状救生通道的底部设有封闭门,在每一层都设有开启门;再在高层建筑的各层都设有可以载人的活塞式下滑装置,可以载人的活塞式下滑装置可以安装到环状救生通道中,活塞式下滑装置在环状救生通道中与环状救生通道的侧壁密封配合,形成类似活塞的装置,活塞式下滑装置在环状救生通道中可以缓慢下滑。
4.一种高楼自救型快速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救生通道和活塞式下滑装置两部分;所述的环状救生通道,是利用阻燃材料制作成0.6米到1米内径的圆管,且管内须光滑,管顶部分分别设置有排气口和排烟口,同时分别设有防雨盖。每层楼装置有一扇消防阻燃逃生活动门,且消防阻燃逃生活动门的顶端与底端垂直向内形成5~15度之间的夹角,以便推开门后能迅速靠重力与夹角的合力自动的关闭;所述的活塞式下滑装置为双环充气逃生圈,双环充气逃生圈为气密封结构,与管壁形成紧密的摩擦,同时设置可供充气的装置,如压缩空气钢瓶或手动充气泵对装置进行充气。且双环充气逃生圈内设置有二个直通减压阀和一个放气阀,以及报警用的气鸣笛。双环充气逃生圈内还设置有一根可供调节的定位软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楼自救型快速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防阻燃逃生活动门的上部为独立的浓烟排放窗,使获救人员与灼热的浓烟气形成有效隔离,圆管的下端底层设有旋转逃生轮,此轮置于管体内,且要求密封性能良好,轮内设有4个均等的救生舱,舱内设有海棉弹簧阻尼垫,以防止逃生者碰伤,舱内垂直方向上设有手动自锁式开关及安全扶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楼自救型快速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或钢管,碳纤维,石英钢化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忆萍,未经刘忆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49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承钢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强化AZ系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