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02863.3 | 申请日: | 2011-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4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汪晋宽;刘志刚;王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 主分类号: | H04W84/18 | 分类号: | H04W84/18;G08B2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老年人 室内 监护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方法及系统,属于物联网信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的老龄化现状尤其严峻,因此如何实现老年人的安全监护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和焦点,这里所说的安全监护尤其是监护老年人的意外摔倒,从而可以实现在老年人意外摔倒后能及时对其进行救护,大大减小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现有老年人监控系统,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单轴或双轴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老年人是否跌倒并同时利用视频设备监控来监控老年人其他的姿态比如坐立行卧等。
但是采用视频设备来监控记录老年人的举止活动,很容易侵犯老年人的个人隐私,使老年人很难从心理上接受;另外,现有的老年人监控系统还需室内布线,不仅会破坏室内原有的布局,而且还增加了额外的布线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方法及系统,它既能保护老年人的个人隐私,使得老年人心理上容易接受监控,而且还能不破坏室内原有的布局,并为使用者节约开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盲节点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老年人的运动信息,根据该运动信息并结合压力节点所提供的压力数据判断老年人当时所处的姿态;
S2,盲节点向周围的参考节点广播定位请求数据包,各参考节点将该定位请求数据包中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提取出来并打包发送给嵌入式网关;
S3,嵌入式网关计算出老年人的位置并在嵌入式网关的显示屏实时显示老年人的位置和姿态。
其中步骤S1中所述的姿态包括:坐、立、行、卧和跌倒等。
步骤S2中所述的接收信号强度值用于计算盲节点到参考节点的距离。
前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方法中,步骤S1所述的运动信息包括: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值,所述的加速度值即(V2-V1)/t。
前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S4,如果所述的姿态数据表示“老年人跌倒”,则嵌入式网关向其家属和救助人员发送包含位置和跌倒状态的求助短信,从而可以实现在现场无人监控时,家属仍然能够了解到家中老年人的状况,并老年人意外跌倒时家属和救助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寻找到老年人进行救护,大大减少了意外状况发生的概率。
所述的嵌入式网关包括:GPRS模块或CDMA模块或3G模块,从而可以实现嵌入式网关发送求助短信个老年人家属及救助人员。
前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方法中,步骤S3所述的计算出老年人的位置采用三边定位算法或就近原则。其中,当嵌入式网关接收到大于等于3个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时采用三边定位算法,当嵌入式网关接收到小于3个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时采用就近原则,从而实现老年人室内的准确定位,这样既可以使得家属和救助人员了解老年人室内的活动路线,又可以在老年人跌倒时准确确定老年人的位置以便进行及时的救助。
前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方法中,步骤S1中所述的盲节点包括: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所述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即步骤S1中提到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步骤S1中所述的压力节点包括压力传感器、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
前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方法中,步骤S2所述的参考节点包括: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
实现前述方法的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系统,包括:
盲节点、压力节点、参考节点和嵌入式网关,盲节点分别与参考节点、压力节点和嵌入式网关连接,嵌入式网关与参考节点连接。
所述的嵌入式网关包括:GPRS模块或CDMA模块或3G模块。
前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系统中,所述的盲节点包括: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所述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即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的压力节点包括压力传感器、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
前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老年人室内监护系统中,所述的参考节点包括: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未经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28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