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元件和含粒子层形成用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1751.6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3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幸勇;井上明久;高柳丽;村田裕亮;篠原宣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JSR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22 | 分类号: | H05B3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左嘉勋;顾晋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粒子 形成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以及作为构成发光元件的含粒子层的材料使用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发光元件具有透明阳极层、发光材料层和阴极层以该顺序层叠在透明基板表面的基本结构。例如,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如下发光元件:从其阳极层将空穴、从其阴极层将电子注入到由有机材料形成的发光材料层的内部,在发光材料层的内部使空穴和电子再次结合,从而生成激子(exciton),利用该激子失活时光的放出(荧光、磷光)来进行发光。发光材料层产生的光被从透明基板侧导出到发光元件的外部。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高折射率层的发光元件,所述高折射率层使用聚醚砜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等高折射率树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64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过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基板,可以由透明基板侧某种程度上效率良好地导出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但是,存在因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而导致聚醚砜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等高折射率树脂劣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光效率和耐久性得到改善的发光元件。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发现依靠具备含有特定成分的含粒子层的发光元件,能够达成上述目的,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1]~[7]。
[1]一种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板、第1电极、发光层、第2电极和含粒子层;所述基板、所述第1电极、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2电极以该顺序层叠而成;所述含粒子层形成在所述第1电极的、形成了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相反侧以及所述第2电极的、形成了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相反侧中的至少任一侧;所述含粒子层是含有下述(A)成分和(B)成分的含粒子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化物。
(A)选自硅氧烷系聚合物、钛氧烷系聚合物和它们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
(B)金属氧化物粒子
[2]如上述[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发光元件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在所述基板和所述第1电极之间具备所述含粒子层。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聚合物是由选自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下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缩合而成的聚合物。
(R1)pSi(X)4-p…(1)
[通式(1)中,R1是碳原子数为1~12的非水解性有机基团,X是水解性基团,以及p是0~3的整数。]
(R1)pTi(X)4-p…(2)
(通式(2)中,R1是碳原子数为1~12的非水解性有机基团,X是水解性基团,以及p是0~3的整数。)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B)成分的配合量相对于上述(A)成分100质量份为50~2000质量份。
[6]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B)成分是数均一次粒径为1~100nm的微粒。
[7]一种含粒子层形成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用于形成所述[1]~[6]中任一项所述发光元件的含粒子层的组合物,含有下述(A)成分和(B)成分。
(A)选自硅氧烷系聚合物、钛氧烷系聚合物和它们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
(B)金属氧化物粒子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具备由特定组合物的固化体形成的含粒子层,由于该含粒子层的折射率高,所以有优异的发光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因为耐久性也优异,所以即使在严酷的使用条件下,也能长期地不使性能下降地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概念地表示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实施方式例1的截面图。
[图2]是概念地表示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实施方式例2的截面图。
[图3]是概念地表示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实施方式例3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20、30发光元件
11、21、31基板
13、23、33第1电极
15、25、35发光层
17、27、37第2电极
18、28、38、39含粒子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SR株式会社,未经JSR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17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乘客座椅组件
- 下一篇:防喷装置由壬连接拆卸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