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轴系负荷顶升试验校正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1163.2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6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 |
主分类号: | G01M13/02 | 分类号: | G01M13/02;G01M13/04;G01L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1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负荷 试验 校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轴系的顶举试验领域,具体属于船舶轴系负荷顶升试验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人们把轴系当成刚性体,往往轴系校中大多采用“平轴法”校中,由于缺乏科学性,所以经常出现某轴承负荷过大,轴承发热、振动等事故。事实上,轴系乃是弹性体,轴系校中就是将轴系作为弹性连续梁进行计算分析各支承受力情况,列出三弯矩方程进行弯矩和挠度的计算,求得各轴承的最佳负荷,得出所给的Sag/gap值(即开口值和偏移值),并用调整支承位置(轴承)的方法使支承受力合理化。尽而产生了“负荷校中法”。进行校中,上述理论上说轴承所受负荷基本上符合要求,但是,由于轴系校中通常是在船舶下水后进行,此时船舶浮态变化,船体的微量变形以及各种安装测量误差都会与厂家计算所给定的理论校中值产生一定偏差。因此,整套轴系水下校中完毕并连接后还必须要进行“顶升试验”,通过“顶升试验”所得出的数据检验轴系校中的正确性。
船舶轴系的顶举试验,目的是校核船舶在规定的吃水状态下,主机运行时,主机、齿轮箱、轴系等各轴承的受力分布,受力过小,轴承会产生震动,若某轴承受力过大,磨损大,轴承发热,寿命急剧缩短,对待大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所驱动的轴系,除了要做轴系的顶举试验外,还要根据主机厂家提供的曲轴模型、静态推力轴负荷曲线图,做柴油机内的轴承顶举。由于轴系是个弹性连续梁有无数个点可以“顶升校核”,那么如何以最少的试验次数,选择最恰当的点进行顶升,达到最佳的试验效果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轴系负荷顶升试验校正方法,通过轴系顶举的有效科学试验方法使船舶轴系的推进性能和各轴承承受的负荷更加完善,并具备实船运行轴系受力的科学性,轴承使用寿命提高3倍多,齿轮箱的高弹联轴节和轴承发热的故障率减少至零。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船舶轴系负荷顶升试验校正方法,包括有以下实施步骤:
1)、将10T千斤顶置于图示轴系最佳点的下方,即整个轴系总长乘以约0.618系数选择为第一个顶升点,然后在齿轮箱输出轴法兰或主机飞轮下端选择为第二个顶升点,千斤顶的顶升力作用线须垂直穿过轴系的轴心线;
2)、在轴系上方放置0~10mm量程的千分表,千分表的量杆压置于轴系的顶面;
3)、启动手动泵,千斤顶每顶升0.05mm,记录一次千斤顶的升力数据,直到顶升到轴系在轴承总间隙的数据为止;
4)、缓慢泄放千斤顶内油压,千斤顶每下降0.05mm记录一次泵体内的压力数据,直到轴系完全落在轴承的下边缘为止,以千分表的读数回零为止;
5)、整理记录实验数据,列出表格,并绘制千斤顶上升、下降的荷载曲线图,求出两曲线之间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该轴承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千斤顶的顶升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千斤顶的载荷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船舶轴系负荷顶升试验校正方法,包括有以下实施步骤:
1)、将10T千斤顶1置于图示轴系最佳点的下方,即整个轴系2总长乘以约0.618系数选择为第一个顶升点,然后在齿轮箱输出轴法兰或主机飞轮下端选择为第二个顶升点,千斤顶的顶升力作用线须垂直穿过轴系的轴心线;
2)、在轴系上方放置0~10mm量程的千分表3,千分表的量杆压置于轴系的顶面;
3)、启动手动泵,千斤顶每顶升0.05mm,记录一次千斤顶的升力数据,直到顶升到轴系在轴承总间隙的数据为止;
4)、缓慢泄放千斤顶内油压,千斤顶每下降0.05mm记录一次泵体内的压力数据,直到轴系完全落在轴承的下边缘为止,以千分表的读数回零为止;
5)、整理记录实验数据,列出表格,并绘制千斤顶上升、下降的荷载曲线图,求出两曲线之间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该轴承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未经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江东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11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化生产防癌抗癌绿色微型食品
- 下一篇:维参锌薄膜包衣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