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火炮身管膛线缠度测量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00755.2 | 申请日: | 2011-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7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尹健;陈昌金;范华献;谭胜龙;刘玲;景富军;龚运环;吴立良;王新科;何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41A31/00 | 分类号: | F41A3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火炮 膛线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火炮身管膛线缠度测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身管参数检测中,膛线的缠度作为一个重要值却无法准确测量。目前通过样柱是否通过、光学测量后反推数据或者图像识别的方法都无法有效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且测量时必须将身管从机床上卸下无法做到在线测量。前者精度低、只能定性检测一段身管,远不能达到身管缠度的测量要求;后两种方法则结构比较复杂、易于受外界干扰,最终难于准确测量身管缠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火炮身管膛线缠度测量的装置结构复杂、易被干扰且无法在线测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火炮身管膛线缠度测量的装置,该测量装置不仅克服了目前测量装置结构复杂,易被干扰的缺点,而且实现了在线测量,实时性好。
本发明的用于火炮身管膛线缠度测量的装置包括:
安装座,用于提供整个装置的安装基体;
基座,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用于支撑球轴承、孔用挡圈、骨架密封圈;
所述球轴承支撑转轴;
所述转轴与轴用挡圈、定圈连接;
所述定圈与动圈、扭簧连接,定圈和动圈上安装可调弹性销,动圈在扭簧的作用下,配合定圈可以夹紧任意类型的阴线;
所述可调弹性销上安装小径轴承,用于减少摩擦,降低阻尼;
所述安装座与端面密封圈、无线天线、控制板、高精度编码器、安装板连接;
所述控制板与充电端口连接;
所述安装板与充电电池组、径向密封圈、连接环连接;
所述连接环用于外接输入轴,支撑测量装置;
所述高精度编码器选用德国海德汉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RN1070的测量产品;
所述充电电池组为测量装置提供持续的电源,消除装置与外部连接的线缆。
本发明的用于火炮身管膛线缠度测量的装置,测量时完全进入到身管中,身管可以保护内部无线天线发射的信号,使其不受外部电磁信号的干扰,较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易被干扰且无法在线测量等问题。经试验以及应用验证,本发明的用于火炮身管膛线缠度测量的装置模块化程度高、精度高、易操作及可实现在线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火炮身管膛线缠度测量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 2.转轴 3.球轴承 4.孔用挡圈 5.骨架密封圈 6.轴用挡圈 71.小径轴承 72.小径轴承 81.可调弹性销 82.可调弹性销 9.定圈 10.动圈 11.扭簧 12.安装座 13.端面密封圈 14.无线天线 15.控制板 16.高精度编码器 17.充电电池组 18.径向密封圈 19.安装板 20.连接环 21.充电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的用于火炮身管膛线缠度测量的装置包括:
安装座12,用于提供整个装置的安装基体;
基座1,与所述安装座12连接,用于支撑球轴承3、孔用挡圈4、骨架密封圈5;
所述球轴承3支撑转轴2;
所述转轴2与轴用挡圈6、定圈9连接;
所述定圈9与动圈10、扭簧11连接,定圈9和动圈10上安装可调弹性销81和可调弹性销82,动圈10在扭簧11的作用下,配合定圈9可以夹紧任意类型的阴线;
所述可调弹性销81和可调弹性销82上安装小径轴承71和小径轴承72,用于减少摩擦,降低阻尼;
所述安装座12与端面密封圈13、无线天线14、控制板15、高精度编码器16、安装板19连接;
所述控制板15与充电端口连接21;
所述安装板19与充电电池组17、径向密封圈18、连接环20连接;
所述连接环20用于与外界输入轴连接,支撑测量装置。
本发明用于火炮身管膛线缠度测量的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测量装置中的定圈9和动圈10依靠扭簧11构成夹钳式结构,定圈9上可调弹性销81调整小径轴承71进入阴线槽,紧靠阴线槽一侧,动圈10依靠扭簧11使可调弹性销82带动小径轴承72进入另一阴线槽并靠紧相邻侧,从而使装置夹紧阴线槽侧,消除测量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未经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07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