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无缝管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00703.5 | 申请日: | 2011-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黎晖;庞于思;张亚彬;杨永亮;安志平;杨乃占;陈玉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37/06 | 分类号: | B21C37/06;B21B19/04;B21B19/10;B21B15/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 地址: | 0563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无缝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无缝管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钢铁大国,有40多年的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历史。特别是最近20年不锈钢无缝钢管的生产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不锈钢管在生产工艺、装备水平、操作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
现有的目前不锈钢轧管生产几乎都是采用穿孔+冷处理(冷轧、冷拔)生产工艺,该工艺不能生产热轧成品管,仅使用了轧管机组中的锥形穿孔机而未用后面的热轧管机 、均整机和定径机。由于斜轧穿孔过程中的“曼内斯曼效应”和不锈钢的低塑性、加热温度范围窄,以及变形过程中的温升,造成生产的毛管尺寸精度差,管壁较厚。进一步的,冷加工变形量大、能耗高、工序成本高。从变形特点的角度分析,挤压工艺是最好的变形条件,由于此具有三向应力压缩的特点,极大发挥了金属的塑性变形,非常适用于不锈钢等高端产品的制造,但其制造工艺特点造成金属成材率低,成本高而只有极少企业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锈钢管的制造工艺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更为经济、产品质量更好的不锈钢无缝管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不锈钢无缝管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1、对管坯进行预处理;
步骤2、对管坯进行加热处理;
步骤3、对管坯进行斜轧穿孔,并进行斜轧延伸;
步骤4、对管坯进行微张力减径后,进行冷轧和/或冷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预处理包括:
步骤11、对管坯进行扒皮,以将管坯表面去除预定厚度;
步骤12、在管坯的中心位置加工出一个预设直径和深度的定心孔;
步骤13、对管坯进行检疫以确定发现圆坯表面有缺陷;
步骤14、对管坯进行打磨;
步骤15、对管坯进行清洗,以继续拧除油、脱脂、除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对管坯进行加热处理包括:
步骤21、首先对管坯进行缓慢加热,即在120~150分钟内将管坯温度加热到800~850℃;
步骤22、然后对管坯进行快速加热,即在30~40分钟内将管坯加热到1140~1200℃;
步骤23、然后对管坯进行均匀加热,即在1080~1180℃对管坯加热30~40分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对管坯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包括:
步骤2a、在预热段采用缓慢加热方式,管坯预热时间为120分钟,以逐渐将管坯加热到850℃;
步骤2b、当加热炉温达到850℃后,采用快速加热,以在30分钟的时间内,使管坯的温度度达到1190℃;
步骤2c、保持1180℃温度加热40分钟,进行均匀加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对管坯进行加热处理还可以包括:
步骤2A、在预热段采用缓慢加热方式,管坯预热时间为130分钟,以逐渐将管坯加热到800;
步骤2B、加热炉温达到800℃后,采用快速加热,以在35分钟的时间内,使管坯的温度度达到1180℃;
步骤2c、保持1170℃温度加热30分钟左右,进行均匀加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对管坯进行加热处理也可以包括:
步骤2i、在预热段采用缓慢加热方式,管坯预热时间为130分钟,以逐渐将管坯加热到800℃;
步骤2ii、当加热炉温达到800℃后,采用快速加热,以在40分钟的时间内,使管坯的温度度达到1185℃;
步骤2iii、保持1160℃温度加热30分钟左右,进行均匀加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在步骤2和步骤3之间还包括:
步骤2’、对管坯进行除磷处理,即:将管坯加热后把氧化铁皮除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微张力减径具体为:
步骤4’、将管坯加热到1050~1100℃,并将管坯减径1.8%~2.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4之后还包括:
步骤5、对管坯进行热处理、矫直后进行探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07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冷热金属检测器
- 下一篇:超声雾化强化悬滴式离子液体液液微萃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