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期演进系统混合自动要求重传过程软量存储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0630.X | 申请日: | 2011-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5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明;赵欢;姜明;张华;黄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H04L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期 演进 系统 混合 自动 要求 过程 存储 分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长期演进系统的混合自动要求重传过程软量存储分配方法,属于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的数字通信数据链路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LTE(3GPP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的物理层传输块
LTE(3GPP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数据业务使用了拓扑编码方案,数据以传输块的形式到达编码单元,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获得一个传输块,空分复用模式下可以同时发送两个传输块。拓扑码的码长越长,码字越接近随机码,性能越好,但是编译码器实现的复杂度也越高,越不适合实际应用,因此,长期演进系统将单个拓扑编码块的长度限制为6144比特,若传输块的长度大于该值,则分割成多个编码块,依次编码并级联输出。考虑到数据检错和传输资源分配等问题,长期演进系统中拓扑码的整体编码方案中还包括循环冗余校验与速率匹配等步骤。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传输块添加循环冗余:在长度为A个比特的传输块 尾部添加L比特的循环冗余校验位,得到长度为B的比特序列,其中B = A+ L。其中传输块的循环冗余校验生成多项式为g循环冗余24A(D) = [D24 + D23 + D18 + D17 + D14 + D11 + D10 + D7 + D6 + D5 + D4 + D3 + D + 1]。
2)码块分割,各码块添加循环冗余:若B>6144,则需要根据B值的大小,将分割为N个编码块CB1, CB2, …, CBN,其中并分别添加L比特的循环冗余校验位,最终得到每个编码块的长度为Ki,i?[1,N]。其中,每个编码块(CB)的循环冗余校验生成多项式为g循环冗余24B(D) = [D24 + D23 + D6 + D5 + D + 1]。
3)各编码块拓扑编码:使用拓扑编码器对N个编码块分别进行拓扑编码,得到N组、每组三路长度均为Di的编码比特流,j=1、2或3,,i?[1,N]。
4)速率匹配:各编码块的三路数据流分别经过子块交织、比特选择,最后分别输出一路经过速率匹配的传输序列,i?[1,N],其中是第i个码块经速率匹配后的比特数。
5)码块级联:将N个编码块速率匹配后的输出依次相连,得到输出的比特序列为,其中,是除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之外,用于传输的编码比特总数。
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的物理层处理与多进程
长期演进系统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技术对于每次接收到的比特软信息采用增量冗余合并,即发送端第一次传输信息比特和部分冗余比特,接收端根据译码结果进行反馈,如果发送端收到重传请求则发送额外的冗余比特,接收端将属于同一传输块的不同版本的比特软信息进行合并然后译码,从而降低信道编码的码率,提高了译码的成功率。如果译码仍然没有成功,则发送端进行再次重传,这样随着重传次数的增加,信道编码的码率会不断降低,从而获得更好的译码效果。长期演进系统中规定最大传输次数为4,每次重传的是整个传输块。
由于发送端准备传输下一次数据时,必须等待接收端对本次数据传输结果的反馈,势必白白浪费不少时频资源,所以长期演进系统中下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采用多进程处理。其中频分复用时下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进程数为8,而时分复用时下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数与时分复用的上下行配置有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06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