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锌黄铜丝的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9648.2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震;安绍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16 | 分类号: | B21C1/16;C22F1/0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周光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丝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丝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锌黄铜丝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黄铜线材加工的发展过程中,最初的加工设备基本上使用钢丝的加工设备进行生产,拉伸工艺为单道次进行加工,每道次之间利用氧化退火来解决坯料拉伸之后的内部组织再结晶问题。加工设备为钢丝加工经常使用的卧拉机或三连拉之类的设备,机械噪音大。其模具润滑全部采用黄油进行润滑,在使用时油烟较大,对环境污染较重,同时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低。退火后需进行酸洗后才能再次加工,整个酸洗工序对环境影响较大,铜的损耗率高,铜材的成品率较低,同时对环境造成影响,对劳动者身体造成伤害。后期在单拉的基础上,进行了连拉改进,但基本上以滑轮式连拉机为主,模具润滑仍然采用黄油润滑,但加工率基本上不超过60%。此类设备对仍存在单拉设备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及操作人员自身保护的不断加强,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也需要不停的提升。改善操作环境,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整个环节的劳动生产率为普通锌黄铜加工的发展趋势。普通锌黄铜铸坯的加工工艺的发展将结合紫铜加工的方法,利用水箱机的机型,利用乳化液进行润滑,根据黄铜的多道次加工的特性,合理分配每道次的机械减面率,解决大加工率连续拉伸的问题。另一种发展方向则为连续挤压的方式进行生产,由于铜锌合金中锌的熔点较铜低得多,现在还无法解决在挤压过程中析锌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解决氧化退火需酸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一次生产直接加工、避免酸洗的锌黄铜丝的加工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锌黄铜丝的加工工艺,所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拉伸:使用拉模对锌黄铜丝进行拉伸,对锌黄铜丝进行冷却,并将黄铜铸坯表面结晶纹细化,同时对锌黄铜丝定芯;
b)刨皮:使用刨模对锌黄铜丝进行刨皮,除去其表面结晶纹;
c)连拉:使用拉丝机对锌黄铜丝进行多模连拉,将锌黄铜丝的线径由8.0mm拉至2.2~3.0mm;
d)退火:采用预热段、加热段、冷却段三段式退火,采用直流电压进行退火;
e)收卷:对锌黄铜丝进行校直,然后收卷。
在步骤c中,多模连拉为9模连拉,拉丝速度为390m/min,将锌黄铜丝的线径由8.0mm拉至2.8mm。
在步骤d中,直流退火电压为61v,电流大小为2KA。
在步骤b和c中,均使用乳化液喷在拉丝模具上进行润滑。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无需酸洗,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生产成本及对劳动者的伤害;2、用在线直流电压进行退火代替原始的氧化退火、减少氧化退火中的铜损失,可解决铜资源最大化利用问题;3、利用高速连拉连退及黄铜大加工率技术代替原始的多道次重复拉伸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可改变整个行业的原始的生产加工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锌黄铜丝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拉伸:使用拉模对锌黄铜丝进行拉伸,对锌黄铜丝进行冷却,并将黄铜铸坯表面结晶纹细化,同时对锌黄铜丝定芯;
b)刨皮:使用刨模对锌黄铜丝进行刨皮,除去其表面结晶纹;
c)连拉:使用拉丝机对锌黄铜丝进行多模连拉,将锌黄铜丝的线径由8.0mm拉至2.2~3.0mm;
d)退火:采用预热段、加热段、冷却段三段式退火,采用直流电压进行退火;
e)收卷:对锌黄铜丝进行校直,然后收卷。
在步骤b和c中,均使用乳化液喷在拉丝模具上进行润滑。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乳化液润滑来代替黄油润滑,乳化液通过喷淋在拉丝模具上进行连续润滑,除减少酸洗外还起到冷却模具的作用,避免黄油润滑模具发热生烟,改善生产环境和拉丝效率。
在步骤c中,多模连拉为9模连拉,9模连拉即需加工线材连续通过9个拉丝模具实现线径变小、长度增长的拉伸塑性变形的加工形式。拉丝速度为390m/min,将锌黄铜丝的线径由8.0mm拉至2.8mm,2.8mm效果最佳。
在步骤d中,直流退火电压为61v,电流大小为2K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9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H型钢卧组焊辊道离合器机构
- 下一篇:一种溶剂脱脂后混合液的分离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