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9276.3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7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黄信道;蔡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的前光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电子纸显示器的前光模块。
背景技术
适用于半穿反式或反射式显示器的前光模块一般分为侧光式及直下式两种,而为了降低显示器的外观尺寸以符合市场需求,侧光式前光模块乃渐渐成为主流。
请参照图1,其为用以提供一面光源给一反射型或半穿反型显示器的一已知前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已知前光模块包含一线光源组件100、以及一导光板110。
其中,线光源组件100包含多个成紧密排列的LED 101以产生一线光源。
导光板110,其与线光源组件100相邻的一侧面为入光面,其底面为出光面,其中该入光面是用以接收该线光源,该底面是用以输出一面光源。
然而,为了使线光源组件100输出均匀的线光源,便需用到很多颗LED。此作法不仅耗电,而且众多LED所衍生的热累积问题亦须特别加以处理。
为减少LED的使用数量,已知另有在导光板其入光面的边界处添加扩散点以使入射光变均匀的设计。请参照图2,其为用以提供一面光源给一反射型或半穿反型显示器的另一已知前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已知前光模块包含一线光源组件200、以及一导光板210。
其中,线光源组件200包含多个成宽松排列的LED 201,以产生一线光源。
导光板210,其与线光源组件200相邻的一侧面为入光面,其底面为出光面,其中该入光面是用以接收该线光源,该底面是用以输出一面光源。导光板210在该入光面的边界处具有一扩散区211,其中扩散区211具有多个扩散点2111以使该线光源的入射光产生散射而增加该面光源的均匀度。
与图1相比,图2用到较少量的LED,但是多了扩散区211。由于扩散区211所含的扩散点2111会干扰目视,为避免影响显示品质,导光板210的面积乃必须大于显示器可视区的面积。因此,图2的设计不利整个显示模块的外观规格。
有鉴于前述问题,本发明乃提出具一新颖向下导光结构的前光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揭露一种前光模块,其具有一新颖的线光源组件以减少LED的使用数目,具有超薄型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揭露一种前光模块,其具有与显示器可视区相同面积的导光板以优化整个显示模块的外观规格。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揭露一种前光模块,其具有一不会干扰目视的导光机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揭露一种前光模块,其具有一新颖的白色线光源产生机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前光模块,其具有:
一点光源;一扩散条,以一侧面邻近该点光源,该扩散条具有多个扩散点;一长条形反射件,用以包覆该扩散条以提供一线光源;以及一导光板,以一侧面邻近该扩散条。
其中该点光源由LED构成。
其中所述扩散点在该扩散条内的分布为由疏而密。
其中所述扩散点在该扩散条内的分布为在距该点光源较近处为疏,在距该点光源较远处为密。
其中所述扩散点为折射率高于一透明基材所具有的材料所构成,或是由空气构成。
其中该扩散条的表面涂布有萤光粉。
其中该长条形反射件的内表面涂布有萤光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光模块,其具有:一软性印刷电路板;一点光源,位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上方;一扩散条,位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上方,该扩散条以一侧面邻近该点光源,且其具有多个扩散点;一长条型反射件,用以包覆该扩散条;以及一导光板,以一侧面邻近该扩散条。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用以提供一面光源给一反射型或半穿反型显示器的一已知前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用以提供一面光源给一反射型或半穿反型显示器的另一已知前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3a、3b分别为本发明前光模块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及组合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前光模块其线光源组件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前光模块其线光源组件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e为本发明前光模块其线光源组件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a、4b分别为本发明包含前光模块的电子纸显示器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及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9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脂质聚类分析的可可粉掺假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