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挤压成型联合机组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98381.5 | 申请日: | 2011-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2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昊 |
| 主分类号: | B30B11/24 | 分类号: | B30B11/24;B30B11/26;B30B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挤压 成型 联合 机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动力、操作控制、剪切、轧辗、挤压成型、成品挤光断开、称重包装机构装置组成,并安装在同一机架上的对可再生的生物质物料加工成燃料型块而聚集,致聚能,以部份代替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气的生物质挤压成型联合机组。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的生物质型块(简称压块)由平(直)挤、环(侧)挤机构的挤压成型机(另配电控箱,简称压块机)制成。压块机还需前置的铡切粉碎机、皮带运输机配套才能形成系统生产能力,因而不能做到连续联合工作,并占地面积大,动力及机械的匹配性差,动力浪费大。
背景技术还存在其它技术不足:
1、平挤、环挤机构的挤压轮随主驱动轴转动一周仅能对一对、或二对孔的小面积、小剂量的瞬间的有间隙的切向挤压运动,直接有效的功少,空载率高,功能浪费很大。
2、动力装置为30KW,或50KW以上的电机,其动力经过变速机构到挤压轮的动力传递距离较远。其技术方案从表面看为刚性动力传递,实际终传的却是对柔性的生物质的切向挤压力,或挤压方向与压块挤出方向不同向,甚与挤压方向垂直的挤压力,所以工效低。其挤压能改变细、小、软质物料间的排列组合,却较难改变粗、大、硬质物料的形状、纤维长度的功能,有时会在挤出后适得其反的加大反弹力,所以成型率低,功率损失较高。
3、挤压轮置于生物质料(简称物料)、粉尘、泥土中,其会填充滚动轴承间隙,滚动轴承在此不是起到降低滚动摩擦力的作用,反而起到加大摩擦力的作用。挤压轮的滚动轴承既难实现无隙防尘密封保护,又不易补充润滑油脂及散热。
4、挤压轮与平模盘、环模盘的模套的挤压为切向挤压,而非轴向挤压,所需的力大、效率低,并且挤压间隙没有人工,或自动随机的调整补偿挤压的机构装置,因此不能保持挤压处于最佳间隙的工况,所以挤压工效低。
5、压块机的配套设备的铡切机为悬空的稻麦秸杆随机的含先相向运动的后再与之撞击粉碎的机构,因此无法做到对物料的全部相对刚性定尺铡切,虽可对密度低、细、软的稻、麦秸杆作悬空不定尺的粉碎,但对密度高、粗、大的竹(杆、枝、叶)、木(皮、枝、叶)、玉米芯与杆、棉、豆、棕榈、甘蔗、藤及薯蔓秸杆等,既难定尺铡切,也无轧辗机构装置,因此也做不到轴向剪切、径向裂解至挤压成型所需的厚度、硬度、匀度、长度。物料进入挤压腔时仍有较大的弹性应力,不易实现万向交错包裹缠绕。压块挤出后的自动裂断,主要是因为压块中未粉碎的粗大秸秆的反弹所致。
背景技术的压块机之所以选用大功率的电机,是因为在压块机不具备剪切、法向挤压机构、功能的前提下,在有间隙的切向挤压,或在挤压轴的轴向与压块挤出方向垂直而造成分力大、阻力大的挤压工况中,只有用增大电机功率以起到粉碎机构的作用。但这些技术方案的效果却事与愿违,所以存在技术不足。
对于背景技术的不足,许多厂家提出改进方案,如提高电机功率以加大铡切、挤出产量,但是农户的电表负荷有限,所以难以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从压块挤出成型的机理找到生物质压块优化的制造方法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昊,未经吴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8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