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光纤建立虚拟多以太网通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8278.0 | 申请日: | 201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3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微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12/56;H04B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光纤 建立 虚拟 以太网 通道 方法 | ||
1.一种通过光纤建立虚拟多以太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GE业务接入单元将用户接入的千兆以太网数据从线路中提取出来,转换成GMII接口信号数据,传输给业务分接与复接单元,同时将业务分接与复接单元输出的GMII接口信号数据转换到以太网上;
②、两路FE业务接入单元将用户接入的两路百兆以太网数据接入,以太网接口芯片将线路上以太网的数据通过MII接口传输给业务分接与复接单元,同时将将业务分接与复接单元输出的MII接口的数据传输到以太网上;
③、分接与复接单元接收到由GE业务单元及两路FE业务单元输出的数据后,将三种业务的数据进行复接,同时加入同步指示信号,再将数据传输给串行/并行数据编码解码器;分接与复接单元同时接收由串行/并行数据编码解码器发送的数据;
④、分接与复接单元接收到数据后,先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找同步,再根据帧格式对数据进行分接,从数据中分离出GE和FE的数据,分别传输给GE业务单元和两路FE业务单元中;
⑤、串行/并行数据编码解码器将接收到的分接与复接单元输出的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传输给光接口模块单元;同时将光接口模块单元单元输出的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传输给分接与复接单元;
⑥、光接口模块单元将串行/并行数据编码解码器的发送数据由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发送到光纤链路上,同时在接收方向上将光纤链路接收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串行/并行数据编码解码器中,实现以太网数据的双向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光纤建立虚拟多以太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太网传输过程中,数据采用数据扰码的方法在线路上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光纤建立虚拟多以太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数据的发送端,以太网帧保留8个字节的前导,将帧间隔压缩到2个字节,在数据的接收端再将帧间隔恢复到12个字节,当没有有效数据发送时采用帧间隔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光纤建立虚拟多以太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传输过程中链路上采用帧结构的方式进行传输,帧结构具体为:数据帧每253个时钟周期组成1个最小帧结构,第一个时钟传输18bit同步字,同步字采用固定的数据定位数据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过光纤建立虚拟多以太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步字后面紧接着是传输百兆以太网数据,采用18bit数据中低9bit传输第一路百兆以太网业务的数据,高9bit传输第二路百兆以太网业务的数据,然后传输5个时钟周期的千兆以太网数据,其中低9bit在实际串行传输过程中先传输,高9bit数据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后传输,如此交替42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光纤建立虚拟多以太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并行数据编码解码器采用18bit位宽进行数据的传输,传输过程中自动增加2bit用于串行/并行数据编码解码器105数据的同步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过光纤建立虚拟多以太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并行数据编码解码器工作时钟为75Mhz。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光纤建立虚拟多以太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纤链路的发送端,GE数据和两路FE数据发送缓存单元将数据输出到数据成帧复接单元中,完成组帧时相关计数器的控制,数据成帧复接单元根据组帧时隙控制单元输出的信号,将以太网帧同步信息组成完整的帧,发送给数据帧扰码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光纤建立虚拟多以太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纤链路的接收端采用数据帧解扰单元对数据的解扰后,传输给帧同步检测单元,再将帧的同步信息以及解扰后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帧分接单元,数据帧分接单元接收到解扰的数据和同步指示信号后,根据同步指示信号,完成各业务数据的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数据传输给GE数据接收缓存单元、第一路FE数据接收缓存单元及第二路FE数据接收缓存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过光纤建立虚拟多以太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核心处理芯片均为FPGA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微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微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82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