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银聚合物蜂巢结构覆膜抗菌医用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6998.3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9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醒;顾宁;江筱莉;张天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10;A61L29/12;A61L29/16;A61L2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聚合物 蜂巢 结构 抗菌 医用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银/聚合物蜂巢结构覆膜抗菌医用导管,通过纳米银抗菌和蜂巢结构抗细菌吸附实现双重抗菌的目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院内感染已成为住院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据NHSN报道,导致院内感染的因素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透析导管感染和导尿管感染,均与植入生物导管相关,医用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共同机制是导管表面的生物膜形成。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吸附于医学生物材料或机体腔道黏膜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即所谓的“藻酸盐”),并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一种融合的非结晶膜样物。导管内外壁的表面特性可影响到积聚物的吸附、累积和演变。现临床广泛使用的医用聚氯乙烯(PVC)气管导管有利于细菌的黏附,Portex管的不透光层也有利于积聚物的累积。研究表明,气管导管腔壁上最早的非结晶层在插管后11小时即已形成。
对气管导管-生物膜相关感染尤其是VAP的防治在目前仍然是一个临床难题,许多曾认为能有效预防VAP的措施,如全身使用抗生素、持续声门下吸引、密闭式吸痰管、选择性口咽部去污染、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等方法,经一系列的临床对照研究,证明不能减少临床VAP的发生。迄今为止,被证明有益的方法为洗手和银涂层气管导管的使用。
银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无机抗菌剂,具有高效、安全、抗菌谱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抗菌和防霉制品中。纳米银由于其直径小、比表面积大,同临床上其他常规的抗菌剂比较,纳米银既是一种广谱抗菌剂,而且微量即可发挥杀菌作用。银不同于一般抗生素,它不会产生耐药性,同时具有安全性高,效力持久的优点。纳米银的高效、长效、无耐药性等突出优势,都为临床传统抗菌剂所不能比拟。选择纳米银在气管导管上的应用,成为新型抗菌气管导管的研究方向。
目前有一些关于抗菌导管的专利,但是真正在临床上使用的纳米银覆膜导管还未见报道。纳米银覆膜气管导管相关专利如下:抗菌润滑气管导管(CN101134125)采用纳米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抗菌涂层;纳米抗菌材料涂层的人工气管插管(CN101554505)采用纳米抗菌剂、高分子聚合物和缓释药物组成涂层。目前现有技术存在两个问题:纳米银在气管导管的表面涂层的牢固度较差和释放效率较低。一般涂层技术,存在两个问题:涂覆效率和耐冲刷能力。同时该种涂层还存在纳米银释放银离子抗菌效率的问题。
在抗菌导管的研究中,主要解决方法是通过表面修饰,缺点是抗菌成分的表面覆盖效率较低和较易被洗脱。有别于传统采用涂敷和掺杂抗菌剂的方法,本项目创新性的采用纳米银/聚合物在气管导管表面直接挥发成膜的方法,不但可以实现纳米银在导管表面的牢固负载,同时可以得到具有蜂巢结构的膜。生物材料的表面结构对细菌在表面的吸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种蜂巢结构的规整表面有利于减少细菌在表面的粘附,当纳米银和蜂巢结构两者结合,蜂巢结构可以达到在表面存储纳米银和银离子的作用,可以最大效率的降低细菌在导管表面的吸附,杀灭近表面的细菌,其效果和效用持久性均高于传统方法。这种新型的纳米银/聚合物蜂巢结构覆膜导管降低了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了VAP的死亡率,节省医疗费用开支,使更多患者受益。因此在临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表面的纳米银聚合物蜂巢结构覆膜医用导管,以市售医用导管为原材料,在其表面形成含有纳米银聚合物蜂巢结构的薄膜,用于实现纳米银抗菌和蜂巢结构抗细菌吸附双重抗菌的目的。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纳米银聚合物蜂巢结构覆膜抗菌医用导管,其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了多重复合抗菌,即联合纳米银抗菌和蜂巢结构抗吸附双重效应,实现高效抗菌的医用导管表面的覆膜。
本发明的纳米银聚合物蜂巢结构覆膜抗菌医用导管,在医用导管的内外管壁均牢固黏附有纳米银聚合物蜂巢结构覆膜层,该覆膜层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基质组成,表面具有微米级蜂巢结构,膜内特异性的嵌有纳米银颗粒。
所述的医用导管是远端带气囊或远端不带气囊的医用导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6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