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合成三聚氰胺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96920.1 | 申请日: | 2011-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5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朱维群;阿不都拉江·那斯尔;宋名秀;刘晓明;王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251/60 | 分类号: | C07D251/60;C07D251/56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苗奎 |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合成 三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合成三聚氰胺的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三聚氰胺的生产都是以尿素为原料,以氧化铝、硅胶、硅铝胶等做催化剂,在380~450℃温度下、于高压、低压或常压条件下进行。总化学反应式如下:
6CO(NH2)2→6HNCO+6NH3
6HNCO→3H2NCN+3CO2
3H2NCN→C3N6H6
由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目前三聚氰胺生产工艺是由6分子尿素合成1分子三聚氰胺,并副产3分子CO2和6分子NH3,简单地说,只有3分子尿素生成了三聚氰胺,其它3分子尿素分解生成了CO2和NH3,因此,现有三聚氰胺生产工艺只利用一半的尿素,其中一半的尿素分解成了氨和二氧化碳。目前三聚氰胺的具体生产又分为下述三种工艺:
(1)高压工艺:高压工艺是将尿素和氨一起加入反应器,不用催化剂,在380~410℃、6.0~30.0MPa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产品三聚氰胺。高压工艺的特点:反应速度快,无需催化剂,无催化剂中毒和产品污染等问题,产品纯度高。但是高温高压的条件,反应介质腐蚀性强,对设备材质要求苛刻,使得控制系统复杂,对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因而投资大、能耗高。
(2)低压工艺:是在催化剂存在下于380~450℃温度、低于1.0MPa压力下进行气相反应,生成的气态三聚氰胺通过冷却得到固体产品。低压生产工艺特点: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选择性好、产品纯度高、副产物少;但是工艺流程较长、操作难度大、副产尾气不容易利用。
(3)常压工艺:是在压力为0~0.07MPa、温度390℃~400℃的条件下,以Al2O3为催化剂,进行气相反应得到三聚氰胺。常压生产工艺特点:由于反应压力低(绝压0.10~0.15MPa),因而腐蚀性小,设备使用寿命长。其中,常压二步法生产工艺投资少,但生产成本较高,劳动强度大,单套能力小,原料和能量消耗高,尾气纯度差等缺点;常压一步法工艺虽然表现出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产品质量好,单套能力大,无废渣废水排放等优点,但生产投资较大、能耗高,而且成本也较高。
从经济角度看低压催化工艺略占优势,三种工艺比较而言以德国巴斯夫(常压工艺)和荷兰DSM(低压工艺)为目前最先进的三聚氰胺生产技术。两者都是以尿素为原料,在380~410℃高温、1.4~2MPa压力和催化条件下进行的。所有这些工艺都存在着催化剂夹带问题,使得回收纯的三聚氰胺需要附加的复杂工艺。在低压催化工艺中,从反应器出来的气态流出物淬出缓慢,容易形成不希望的副产物,需进一步纯化,导致后续处理步骤复杂.而且该工艺反应温度高、能耗高、原料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三聚氰胺生产工艺方法反应条件苛刻、能耗高、原料利用率低等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低温合成三聚氰胺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是以尿素、缩二脲或三聚氰酸等尿素缩合产物为原料、在较低温度下反应、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合成三聚氰胺的方法。三聚氰胺的分子式C3N6H6,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以尿素、缩二脲或三聚氰酸等尿素缩合物为原料,在150~300℃、通入氨气保持氨气分压在0~50MPa、加催化剂或不加催化剂条件下直接反应得到三聚氰胺。
根据本发明,当加入催化剂时,优选的催化剂为氯化铵或硫酸铵。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原料尿素、缩二脲或三聚氰酸质量的1~5wt%。催化剂的添加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并提高反应产物含量。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一种低温合成三聚氰胺的方法,步骤如下:
(1)以尿素、缩二脲或三聚氰酸为原料,将原料加入反应器中,通入氨气、加热至150~300℃,保持氨气的分压为1-40MPa,反应10-50min;反应结束;
(2)反应产物三聚氰胺为固体,离心分离,得固体的三聚氰胺粗品,用水纯化得到白色固体三聚氰胺纯品,含量≥98%。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1)是在200~250℃、通入氨气保持氨气分压在5~10MPa条件下,反应20-4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69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