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汽车桥壳的钢管胀压成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6767.2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东;梁晨;王建国;马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51/16 | 分类号: | B21D51/16;B21D26/033;B21D26/047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汽车 钢管 成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管类件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驱动桥桥壳是汽车上的主要承载构件之一,几何形状较为复杂,它是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的装配基体,主要功用是支承汽车重量,承受由车轮传来的路面反力和反力矩,并经悬架传给车架或车身。其性能直接影响运输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且要求尽量减小质量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平顺性。目前,现有的小型汽车驱动桥桥壳的制造方法采用冲压焊接,这种方法虽然加工效率高,制件质量轻,但是在制造过程中材料利用率低,焊接工序多,焊缝长,焊接质量要求高,焊缝处疲劳寿命低,焊缝处易漏油;此外,冲压焊接方法的成本较高,加大劳动强度。
虽然已经出现了有关汽车驱动桥桥壳的成形技术,例如中国专利号为02104880.0公开的汽车桥壳内高压、缩径成形方法,毛坯选用一定规格尺寸的无缝钢管,并按下列顺序完成各工序:选择无缝钢管—内高压成形中间桥包部分—对桥壳两端进行缩径—对桥包进行内高压整形—机加工。该专利阐述了汽车桥壳内高压、缩径成形方法的初步设想。从理念上讲,用该成形方法制造小型汽车桥壳,具有工序少、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制件强度刚度高等优点,但存在以下不足:
(1)初始管坯内高压成形中间桥包部分,直径增大1倍左右,仅靠一次胀形,成形难度大,容易胀裂。
(2)初始管坯先胀形后缩径易失稳。对桥壳两端缩径时,直径已增大的中间部分易失稳,随着两端管坯外径的减小,其与中间部分直径相差越来越大,再次缩径时中间部分更易失稳。
(3)桥包部分整形时,制件产生翘曲。小型汽车桥壳,桥包部分后面带半球形的后盖,内高压成形时,桥包部分一侧带半球形另一侧为平面,用模具整形桥包时,由于两侧轴向展开长度相差过大,致使制件产生翘曲,很难达到形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材料利用率高,制造成本低,制件无焊缝、强度刚度好的小型汽车桥壳的钢管胀压成形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小型汽车桥壳的钢管胀压成形方法,所述小型汽车桥壳的钢管的主要参数包括:L即长度;dm即桥包最大截面高度;de即端部外径;其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中的主要参数包括α即缩径凹模半锥角;m即缩径后管坯端部外径与缩径前端部外径的比值;k即胀形系数(胀形后桥包最大直径与胀形前最大直径之比)。
(1)初始管坯的制备;初始管坯为无缝钢管,其长度L0=L外径d0应同时满足d0=(0.47~0.52)dm及d0=(1.50~1.65)de。
(2)管坯两端缩径;将初始管坯进行3~4次缩径,缩径所使用的是现有的装置,例如缩径机,缩径后管坯端部外径d1=de,管坯的中间部位形成桥包,应满足α=15°~20°,m=0.86~0.91,再平整管坯两侧端部,并管坯两端加工密封口。
(3)液压胀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6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