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交越点侦测电路及采用此零交越点侦测电路的换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6643.4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2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炜旭;黄培城;张浩瑜;赖炎生;李国忠;汪若瑜;伍玉光;陈志昌;江学士;纪壬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6/12 | 分类号: | H02P6/12;H02P6/14;G01R19/175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交越点 侦测 电路 采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相无刷直流马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三相无刷直流马达的零交越点侦测电路以及一种采用此零交越点侦测电路的换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三相无刷直流马达的换相装置依据马达的三相激磁线圈的反电动势与三相激磁线圈的中性点电压来取得马达转子的动态位置,进而提供相应的激磁电流至三相激磁线圈,以便马达持续运转。但是现有换相装置中的零交越点侦测电路在电路设计上较为复杂,而且电路过于庞大,以图1来说明之。
图1所示即为现有零交越点侦测电路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在标示19与21这二者所示的电路架构中,共有三组一样的电路,且每组电路均需使用到三相激磁线圈的中性点电压(即接点N的电压)。此外,由图1也可知,每一线圈都需要搭配前述三组电路的其中一组电路来进行操作。
由前述的说明可知,传统零交越点侦测电路的电路设计往往过于复杂,因而使得这种零交越点侦测电路的电路尺寸过于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零交越点侦测电路,其适用于一三相无刷直流马达。此零交越点侦测电路的电路设计简单,使得零交越点侦测电路的电路尺寸得以缩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相装置,其采用上述的零交越点侦测电路。
本发明提出一种零交越点侦测电路,其适用于三相无刷直流马达。所述三相无刷直流马达具有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与第三线圈,且第一线圈的其中一端、第二线圈的其中一端与第三线圈的其中一端相互电性耦接。上述的零交越点侦测电路包括:第一选择电路、第二选择电路以及比较器。第一选择电路电性耦接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三线圈的另一端,以分别取得第一端电压、第二端电压与第三端电压,并依据选择信号而输出第一端电压、第二端电压与第三端电压的其中之一。第二选择电路电性耦接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三线圈的另一端,以分别取得第一端电压、第二端电压与第三端电压,并依据选择信号而输出第一端电压、第二端电压与第三端电压的其中之一。比较器用以比较第一选择电路的输出与第二选择电路的输出,以输出比较结果。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换相装置,其适用于三相无刷直流马达。所述三相无刷直流马达具有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与第三线圈,且第一线圈的其中一端、第二线圈的其中一端与第三线圈的其中一端相互电性耦接。所述换相装置包括:零交越点侦测电路及驱动电路。而所述零交越点侦测电路又包括:第一选择电路、第二选择电路以及比较器。第一选择电路电性耦接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三线圈的另一端,以分别取得第一端电压、第二端电压与第三端电压,并依据选择信号而输出第一端电压、第二端电压与第三端电压的其中之一。第二选择电路电性耦接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三线圈的另一端,以分别取得第一端电压、第二端电压与第三端电压,并依据选择信号而输出第一端电压、第二端电压与第三端电压的其中之一。比较器用以比较第一选择电路的输出与第二选择电路的输出,以输出比较结果。至于驱动电路,其电性耦接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三线圈的另一端,并依据上述的比较结果来提供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与第三线圈的激磁电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零交越点侦测电路还包括:第一低通滤波器以及第二低通滤波器。第一低通滤波器电性耦接于第一选择电路的输出端与比较器之间。第二低通滤波器电性耦接于第二选择电路的输出端与比较器之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零交越点侦测电路还包括: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以及第三低通滤波器。第一低通滤波器电性耦接于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一选择电路之间,以及电性耦接于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选择电路之间。第二低通滤波器电性耦接于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一选择电路之间,以及电性耦接于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选择电路之间。第三低通滤波器电性耦接于第三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一选择电路之间,以及电性耦接于第三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选择电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6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现场总线设备监控管理方法
- 下一篇:制备聚亚烷基碳酸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