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智能化防渗膜及其渗漏监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5942.6 | 申请日: | 201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5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润通环境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B3/16;E02D3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智能化 防渗 及其 渗漏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渗膜及其渗漏监测方法,特别是对现在大量使用的HDPE膜的一种改进,使之能够监测渗漏的发生。
背景技术
建设工程中使用的防渗膜,应用范围主要是土工建设过程中防止地基渗水、渗漏、江河湖海坝体防护、园林景观人工湖、河床防护。现在大量采用的是HDPE高密度土工防渗膜。HDPE膜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添加相应的添加剂制成。
现在环保工程中也采用这种防渗膜,但建设标准要求和环保工程要求不同,若不进行相应的改进会导致在环保工程中使用时出现问题甚至事故。如2010年5月横跨福建广东的上市公司紫金矿业,其矿渣填埋场发生HDPE膜大面积破裂,尾矿渣连同矿渣渗滤液在一次事故中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含有重金属的废液废渣污染整条江河。给当地造成的灾难数十年不能恢复。被国家环保部门处3000万的罚款。赔偿该流域的村民及其他款达1.7亿。
由于普通HDPE膜由于是一般的高密度聚乙烯膜,在工程中使用以后都会深埋在地下,以后是否破损、破裂、甚至外力将其撕裂人工是不可能看到的,只等到渗漏事故发生了才能被动应付补救。但是地下施工面积巨大,哪里发生问题也不能及时定位,造成损失进一步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智能化防渗膜及其渗漏监测方法,用以解决现在的防渗膜不能预警渗漏发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是:电子智能化防渗膜,包括防渗膜本体,所述防渗膜本体中设有一层片状或网状结构、由导电材料构成的等电势层。
所述电子智能化防渗膜由两层HDPE膜夹设所述等电势层构成。
所述电子智能化防渗膜由所述等电势层喷涂聚氯乙烯材料而成。
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是:智能化防渗膜的渗漏监测方法,所述电子智能化防渗膜铺设在指定位置,在所述电子智能化防渗膜的等电势层施加高电压,通过检测漏电流的方式进行渗漏监测,若漏电流增加到设定值,则表明防渗膜破损。
在发现破损之后,检测仪器自动启动“低频回波定位检测”对破损位置进行定位:超低频方波由专用仪器产生。
所述高电压是通过升压器升压工频市电得到的。
本发明的防渗膜及其渗漏监测方法,通过对防渗膜本身结构的改进,从而能够在线即时监控渗漏的发生与可能发生的状态,从而可在事故未发生之前发现问题,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不会造成大范围有毒物质泄漏污染。发现破损之后、检测仪器自动启动“低频回波定位检测”对破损位置进行定位。根据预先设置的经纬编号,配合已经知道长宽(精确到1厘米的)防渗膜。准确找到深埋地下的破损位置。如果没有破损就进行定位,这样就提高巡检速度、减少设备使用量、又快又省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防渗膜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图(剖面);
图2是本发明的防渗膜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图(剖面);
图3是本发明的防渗膜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图(剖面);
图4是防渗膜渗漏监测示意图;
图5是防渗定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防渗膜
防渗膜第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防渗膜剖视图,由上、中、下三层紧密贴合而成,上层与下层均为聚氯乙烯材质的防渗层1、3,中层为导电材料构成的等电势层,如图1所示的等电势层为一层导电薄片2,还可以采用导电网。对于制造工艺,上、下层采用标准的HDPE高密度土工防渗膜,中层采用金属或其他导电材料构成的网或片,使用挤压辊将两层HDPE膜贴合在等电势层两侧。本实施方式中,导电薄片2未封闭在聚氯乙烯材料中,使用时,应当用绝缘密封胶封闭防渗膜端部。
防渗膜第二种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在导电薄片2(两侧)喷涂聚氯乙烯材料,从而一次成型。采用这种方式,导电薄片2全部封闭在聚氯乙烯材料的防渗膜20中,防渗膜20端部较窄,这样便于多块防渗膜20的拼接。
防渗膜第三种实施方式
如图3所述,与图2的区别仅在于,将导电薄片2替换为导电网21。
渗漏监测方法
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润通环境仪表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润通环境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59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防毒卫生香筷
- 下一篇:实现不同高炉供风的系统作业时相互拨风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