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基沉降的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5116.1 | 申请日: | 201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葛折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3/04 | 分类号: | E01C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基 沉降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路基病害的治理方法,尤其是一种路基沉降的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道路通车后,由于不良地基条件、劣质的路基填料、不当的施工工艺、气候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路基沉降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性能,并威胁着交通安全。现有技术处治路基沉降(如开挖换填新的路基和路面材料、直接在路面上方填补路面材料等)存在以下不足:施工过程中需要封闭交通,严重干扰车辆通行,容易产生交通事故;施工受气候影响大,雨天无法施工,无法及时处治路基沉降。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基沉降的补偿方法,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全天候、及时地补偿路基沉降。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1)砌筑挡土墙,预埋袋装生石灰
路基施工过程中,在通车后易发生沉降变形的路段,当路基填筑到距离路基顶面30cm~200cm高度时,在路基两侧砌筑挡土墙;在挡土墙内侧,路基全宽度范围内,分层、均匀铺筑袋装生石灰;在每个生石灰袋上预留橡胶管至路基外侧,封闭管口,作为后期注水通道;挡土墙的底面低于袋装生石灰铺筑底面20cm~100cm,挡土墙的顶面与路基顶面平齐;
(2)向生石灰袋中注水,补偿路基沉降
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当路基发生沉降时,通过预留的橡胶管向生石灰袋中注水,生石灰吸水膨胀而顶起路面结构。
生石灰的铺筑层数具体根据其铺筑底面与路基顶面的距离而确定。
所述生石灰为钙质生石灰或镁质生石灰,钙质生石灰中氧化钙含量、镁质生石灰中氧化镁的含量均为80%~98%,含水量均小于1%。
所述钙质生石灰或镁质生石灰采用密封、可变形的橡胶袋包装,每袋生石灰的质量为20kg~500kg。
所述每袋生石灰的注水量为每袋所装生石灰质量的5 %~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现有技术施工过程中需要封闭交通,严重干扰车辆通行,容易产生交通事故;本发明在路基外侧完成注水作业,施工时间短,施工过程不中断交通,对行车干扰少;
(2)现有技术施工受气候影响大,雨天无法施工,无法及时处治路基沉降;本发明施工不受天气和环境限制,发现沉降随时处理;
(3)本发明施工过程可控,通过监测路表高程,调节注水速度和注水量,从而控制路面顶起速度和顶起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某高速公路K2+300~K2+320桥头路基段,长度为20m,路基顶面宽度为26m。路基施工过程中,当路基填筑到距离路基顶面80cm高度时,在路基两侧砌筑挡土墙。挡土墙的底面低于袋装生石灰铺筑底面50cm,挡土墙的顶面与路基顶面平齐。两座挡土墙之间的路基宽度为24m。
在挡土墙内侧路基全宽度范围内,分4层、每层均匀铺筑了1000袋生石灰。采用了钙质生石灰,氧化钙含量为80%;含水量为0.8%。
采用密封、可变形的橡胶袋包装生石灰。每袋生石灰的质量为250kg。在每个橡胶袋上连接一根橡胶管至路基外侧,封闭管口,作为后期注水通道。
该高速公路通车3年后,上述K2+300~K2+320桥头路基段由于地基下沉导致路表平均下沉了15cm,出现了严重的“跳车“现象。
通过预留的橡胶管,向生石灰袋中注水,生石灰吸水膨胀,顶起路面结构,从而补偿路面路基下沉量,恢复路表至设计高程。
注水过程中,监测路表高程,调节注水速度和注水量,以控制路面顶起速度和顶起量。每袋生石灰的平均注水量为每袋生石灰质量的8.5%,每袋生石灰的平均注水速度为1.5kg/分钟。
整个注水施工过程耗时15分钟。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迅速、及时地补偿了路基沉降,提高了道路使用性能,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
实施例2
某高速公路K30+500~K30+540桥头路基段,长度为40m,路基顶面宽度为26m。路基施工过程中,当路基填筑到距离路基顶面60cm高度时,在路基两侧砌筑挡土墙。挡土墙的底面低于袋装生石灰铺筑底面20cm,挡土墙的顶面与路基顶面平齐。两座挡土墙之间的路基宽度为24m。
在挡土墙内侧路基全宽度范围内,分3层、每层均匀铺筑了2000袋生石灰。采用了镁质生石灰,氧化镁含量为98%;含水量为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51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