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D/3D可转换立体显示器及其控制电极基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5069.0 | 申请日: | 201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9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隆勋;余瑞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瑞兰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3;G02F1/1343;G02F1/29;G02B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北屯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 立体 显示器 及其 控制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立体显示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2D/3D局部转换的立体显示器。
背景技术
所谓立体影像就是在除了平面的X轴和Y轴之外,还要有明显的深度。一般所采用是利用人类左、右眼所视角度略有不同,所接收影像有小幅差异的视差效果,在大脑中自动相互补偿融合而形成的立体影像,并且在静止以及移动的状况下均能维持。也就是要能让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能有些许不同。
以目前的立体影像技术而言,可区分为眼镜式(glasses type)3D技术和裸视(bare eye type)3D技术。眼镜式3D技术发展历史悠久,早期3D立体电影是利用红绿眼镜来呈现效果。然而,由于红绿眼镜技术仅能在灰阶或是单调色彩背景下呈现效果,目前已鲜少采用。
目前主流的商业化技术主要可分2种,分别是偏光眼镜式(polarizing glasses)和快门眼镜(shutter glasses)式技术,前者成本较低,故市场采用较为普及,但亮度及分辨率较差,后者可解决残影问题,但成本偏高。
然而,无论如何戴着眼镜才能享受3D立体影像还是带给使用者,相当的不便。
因此,裸眼3D技术的应用孕育而生,目前多半用在手机等小尺寸屏幕上,以呈现的3D影像效果。但是,裸眼3D的技术,虽然可以直接观看,且不再需要佩带偏光眼镜。然而,裸眼3D的技术主要是通过指向性背光、视差屏障(barrier type)或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的方式,让观赏者的左右眼出现视差效果,以致于让影像看起来真的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已知的裸眼3D的技术一旦决定了3D影像的呈现角度,就不易更改显示的角度。然而,在3D的模式下,对于文字的分辨率会因此而降低。因此,已知的裸眼3D的技术并不合适使用在文字的显示,然而以现今网页画面的呈现,常常需要文字与图画同时呈现。如何能根据使用时的需求,改变立体显示器上2D与3D的呈现区域,为显示器业者所积极发展的方向。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先前技术中所述,由于传统的3D技术并不合适使用在文字的显示。然而以现今网页画面的呈现,常常需要文字与图画同时呈现。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根据使用时的需求,改变立体显示器上2D与3D的呈现区域的显示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2D/3D可转换立体显示器及其控制电极基板,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改变画面上显示3D的区域以及显示2D的区域,故使用者可以在观看3D影像时,同时可局部显示2D的影像。
根据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是揭露一种2D/3D可转换立体显示器,具有一共通电极基板、一控制电极基板以及一液晶层密封于共通电极基板与控制电极基板之间,并利用控制电极基板控制液晶层的液晶角度,以形成液晶透镜,例如是多个液晶柱状透镜,于画面的一部分,使一画面的一部分呈现3D影像,另一部分呈现2D影像。
其中上述的2D/3D可转换立体显示器的控制电极基板,包含有一透明基板、多个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形成于透明基板之上,一介电层形成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与透明基板之上,一透明半导体层形成于介电层之上,多个第二透明导电线路形成于透明半导体层之上,以及多个透明电极形成于透明半导体层之上,且与第二透明导电线路交错配置。其中,第一透明导电线路与第二透明导电线路形成一预定的角度,较佳地是约90度,且透明电极控制一立体显示器的液晶层的液晶角度,以形成液晶透镜,例如是多个液晶柱状透镜,于画面的一部分,使一画面的一部分呈现3D影像,另一部分呈现2D影像。
其中上述的透明基板是为一玻璃基板,而第一透明导电线路、第二透明导电线路与透明电极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层、氧化锌(Zinc Oxide;ZnO)层、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层、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层或氧化镓锌(Gallium Zinc Oxide;GZO)层所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瑞兰,未经余瑞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50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类由烯烃制备高支化烷烃的催化体系
- 下一篇:一种防腐架空导线涂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