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中基于并行信令的组播恢复机制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94063.1 | 申请日: | 2011-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3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纪越峰;边巍巍;王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北邮感知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18;H04B10/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智能 网络 基于 并行 恢复 机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中基于并行信令的组播恢复机制,属于分布式光网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面向业务、分组传送为主要特征的分布式智能光网络是下一代光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与传统的光传送网相比,它具有智能化、分布式等特点,能够实现业务的快速分配、自动保护恢复、动态高效的资源分配等。
功能强大的控制平面是实现分布式智能光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控制平面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协议和标准。其中,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的G.8080构架,定义了控制平面中的主要功能模块,而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体系的确立,为控制平面提供了具体实现的基础。
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主要由三个平面组成: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传送平面由一系列分布式的传送实体组成,可为用户业务提供端到端的单向或者双向连接。控制平面功能由分布式节点完成,通过使用分布式的信令功能,各个节点能够完成端到端的业务建立、业务拆除,保护倒换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实现了对新业务灵活、动态和高效的支持。
随着互联网新业务的发展,组播能力及其生存性亦成为分布式智能光网络的重要功能之一。组播的生存性包括保护和恢复,传统的组播恢复机制在故障发生时需要重建组播树,不仅信令过程比单播复杂而且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中组播业务的恢复性能,尤其是恢复时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中基于并行信令的组播恢复机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中基于并行信令的组播恢复机制,所述机制包括:
计算完组播的恢复路由后按分支节点对组播树的恢复路由进行分段,每段作为一个子路由。将每段子路由的起点作为子源节点,终点作为子目的节点。
每段子路由由子源节点分别并行地发起信令进行建路,分段并行地建立子标记交换路径。
如果各段子标记交换路径均建路成功,就将所有子标记交换路径合并,构成完整的恢复标记交换路径组播树,从而实现快速恢复。
如果上述过程失败,则恢复标记交换路径建路失败。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网络中各节点存储的拓扑信息和组播树根节点存储的整棵组播树的恢复路由信息,组播树被分割为若干段子路由,通过各段子路由并行地发起信令进行建路并且把各段建好的子标记交换路径合并为一棵完整的恢复标记交换路径组播树,从而实现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中组播业务的快速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并行信令的组播恢复机制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并行信令的组播恢复机制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中基于并行信令的组播恢复机制,包括:
步骤1:计算恢复路由,如图2(b)中的s-f-h-i-e和h-c-d;
步骤2:将该路由按分支节点h进行划分,每段作为一个子路由,如图2(b)中所示,恢复路由被分为三段,分别为s-f-h,h-i-e和h-c-d;
步骤3:将每段子路由的起点作为子源节点,终点作为子目的节点,在图2(b)中,三段子路由的起点分别为s,h和h,终点分别为h,e和d;
步骤4:每段子路由由子源节点分别并行地发起信令进行建路,分段并行地建立子标记交换路径;
步骤5:如果各段子标记交换路径均建路成功,则将所有的子标记交换路径合并,构成一棵完整的恢复标记交换路径组播树。
本实施例通过恢复路由中的各段子路由直接并行地建立子标记交换路径,并将各子标记交换路径合并构成一棵完整的恢复标记交换路径组播树,从而实现了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中组播业务的快速恢复,提高了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中业务恢复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相应的软件可以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例如计算机的硬盘、光盘或软盘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北邮感知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未经无锡北邮感知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40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