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3946.0 | 申请日: | 201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3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顾能武;郑浩;王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达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黄美英 |
地址: | 2012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点焊 自适应 浮动 加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形厚板构件的点焊连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固定式点焊机的往往都是采用下电极被固定,通过加压装置带动上电极下压的方式来夹紧工件再进行焊接的。这种加压装置一般适用于制造可以采用搭接、接头不要求气密、厚度小于3mm的冲压、轧制的薄板构件,而对于大形的厚板构件,点焊时必须先固定好工件。由于厚板工件抗形变强度大,当工件存在变形或电极头被磨损时,就很难保证下电极压紧工件而造成焊接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解决了传统点焊机在焊接大形厚板构件时下电极无法自适应压紧工件的问题,整个装置灵活可调,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包括框架、加压机构、上电极、下电极、浮动平衡机构,其中:
所述框架包括一立架及连接在该立架的上、下两头的上、下托架而构成一C形结构,所述立架的左右两边分别安装一根竖向的导轨,该两根导轨的上下部分别相对地滑套一滑块;
所述加压机构位于所述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的下部,该加压机构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上托架上;
所述上电极安装在所述加压机构的下端,以随所述加压机构作上下运动;
所述下电极与所述上电极同轴地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下托架上;
所述浮动平衡机构位于所述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的下部,该浮动平衡机构包括一支撑弹簧及一下气缸,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框架的下托架连接,所述下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所述框架的下托架连接;
所述两根导轨上的四个滑块、所述支撑弹簧的下端及所述下气缸的底面分别固定在所述点焊机上;
随着所述上、下电极的受力变化,所述支撑弹簧的压缩量发生变化,从而使整个所述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通过所述框架上的两根导轨在所述滑块上沿竖直方向自由移动。
上述的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其中,所述下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通过一活动接头与一螺杆连接,该螺杆的上端与所述下托架相连。
上述的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其中,所述支撑弹簧包括一圆柱弹簧、一底板、一下端固定在该底板上并插置在圆柱弹簧内的螺杆及一旋套在螺杆上并位于圆柱弹簧下端的调节螺母,所述圆柱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下托架连接。
上述的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其中,所述加压机构包括一焊接气缸及一连接在焊接气缸上端的调节手轮,所述上电极连接在该焊接气缸的活塞杆的下端,以随焊接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运动作上下运动。
上述的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其中,所述上下电极分别由电极头、电极座及导电块构成,所述电极座连通冷却水冷却,所述导电块上设有用于连接焊接电源的螺纹孔。
本发明的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的技术方案,配合大功率焊接电源,能很好地实现大型厚板构件的焊接,解决了传统点焊机在焊接大形厚板构件时下电极无法自适应压紧工件的问题,整个装置灵活可调,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根据工件的自身情况及焊接过程中上下电极受力的变化,确保整个焊接过程中上下电极自适应夹紧工件,以保证焊点质量;
2.不焊接时,下气缸拉动整个装置下降,在方便工件装载和移动的同时还避免了下电极头碰撞工件而造成损坏;在焊接时,下气缸能迅速顶出,以最快的速度压紧工件保证焊接效率;
3.上下电极的行程灵活可调,可根据工件形状、电极头磨损情况及现场生产需要进行调整;
4.仅通过几处的螺钉连接,就能将本装置方便地装配到点焊机上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用于点焊机上的自适应浮动加压装置,包括框架1、加压机构2、上电极3、下电极4、浮动平衡机构5,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达焊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达焊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3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V多次转印纸张
- 下一篇:一种复合有板材的曲面彩晶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