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火孔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2934.6 | 申请日: | 201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芳春 |
主分类号: | F23D14/58 | 分类号: | F23D14/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10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燃烧器火孔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圆形火孔是设计生产燃气燃烧器时普遍采用的一种火孔,由于圆形火孔只具有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并且出气口和进气口又都在同一个轴线上,其内部通道也是笔直的,在使用圆形火孔时就要求将预混气体室设置在火焰流出的相反方向,当火焰流出的相反方向不具备设置预混气体室的条件时,圆形火孔也就无法被使用;当工艺要求在圆形燃烧板上向中心方向打孔时,相邻的圆形火孔也会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而交叉甚至结合到一起,从而会破坏圆形火孔的独立特征,甚至会造成圆形火孔无法使用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由气体引入孔与定向流出孔和稳焰流出孔交接而成的燃气燃烧器火孔。
技术方案:
组合式火孔包括气体引入孔、定向流出孔和稳焰流出孔。气体引入孔是纵向加工的非贯通性圆形气孔,上端呈现封闭状态,下端开口与预混气体室相通;定向流出孔是可以按照一定倾斜角度甚至是横向加工的圆形气孔,利用其使气体引入孔的封闭端与燃烧反应区相通,定向流出孔的入口开放于气体引入孔的内部,出口在燃烧反应区开放;稳焰流出孔是在气体引入孔侧壁上横向加工的圆形或条缝形气孔,位于定向流出孔的下面,稳焰流出孔的入口与气体引入孔相交并相通,其出口在燃烧反应区开放。由于气体引入孔是在燃烧板上纵向垂直加工制成,相邻气孔之间不会发生交叉干扰的情况,因此更适宜在高厚度燃烧板内部进行预混气体传输,气体引入孔的长度和通径设定值可相对较长和较大,能达到减小预混气体的流通阻力和降低气体动能的损耗的目的;定向流出孔是预混气体流出的气孔,可在燃烧板上按任意的倾斜角度来设计加工并与气体引入孔交汇相通,能够实现按需求设定火焰的流出方向以及流出角度,可使火焰及温度分布状态更具多样性,可使燃烧器设计时的变化空间更大,定向流出孔的长度和通径设定值相对于气体引入孔会较短和较小,目的是使预混气体流出时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流速,进而能提高燃烧反应强度和热量传递强度;稳焰出气孔是用于辅助燃烧的出气孔,适宜选用小孔径多数量的设计方案,产生微小的气流可缩短燃烧反应时间,快速释放出来的热量更便于近距离为定向流出孔流出的预混气体燃烧时所用,起到预热、稳焰和强制燃烧的作用。
有益效果:
组合式火孔由气体引入孔与定向流出孔和稳焰流出孔交接而成,可在气体引入孔不做改变的情况下任意设定定向流出孔的朝向和倾斜角度,可使预混气体流出的方向和流出的角度拥有更多的变化,在保障每个组合式火孔的独立并且完整的条件下,能够得到如扇形火焰等有特殊要求的火焰状态,有益于利用较小面积的燃烧板产生较大面积的燃烧火焰,进而可满足更广泛的燃烧器设计需求以及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气体引入孔1,定向流出孔2,稳焰流出孔3,燃烧板4。气体引入孔1是燃烧板4上纵向加工的非贯通性圆形气道,上端呈现封闭状态,下端开口与预混气体室相通;定向流出孔2是可按任意方向以及任意倾斜角度加工的圆形气道,与气体引入孔1相交并连通,其入口开放于气体引入孔1的内部,出口在燃烧反应区开放;稳焰流出孔3是在气体引入孔1侧壁上横向加工的圆形或条缝形气孔,位于定向流出孔2的下面,它的入口与气体引入孔1相交并连通,出口在燃烧反应区开放。
实施例1:组合式火孔与条缝式组合火孔的组合使用,为定向流出孔和稳焰流出孔单独设置气体引入孔,如图2所示,气体引入孔1,定向流出孔2,稳焰流出孔3,燃烧板4,条缝式组合火孔5,气体引入孔1是燃烧板4上纵向加工的非贯通性圆形气道,上端呈现封闭状态,下端开口与预混气体室相通;定向流出孔2是可按任意方向以及任意倾斜角度加工的圆形气道,与气体引入孔1相交并连通,其入口开放于气体引入孔1的内部,出口在燃烧反应区开放;稳焰流出孔3是在气体引入孔1侧壁上横向加工的圆形或条缝形气孔,位于定向流出孔2的下面,它的入口与气体引入孔1相交并连通,出口在燃烧反应区开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芳春,未经李芳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29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镍铬合金主动隔电加热器
- 下一篇:一种金属垫片